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天初小说 > 其他类型 > 年薪百万的我,家庭群里装穷三年陈露露露前文+后续

年薪百万的我,家庭群里装穷三年陈露露露前文+后续

彬玉G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第一章人设崩塌手机在凌晨两点震动时,陈露刚结束一场跨国视频会议。屏幕上“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名闪着99+红点,母亲的消息顶在最上面:“露露,你妹考上北师大研究生,学费还差3万,这周打给妈啊。”她盯着银行APP里的87万存款,指腹在屏幕上碾出一道红印。三年来,这个数字像个见不得光的秘密,藏在199元的二手手机里。手指熟练点开相册,翻出那张PS过的工资条——“上海某贸易公司”月薪3218元,税后2890元,右下角盖着伪造的财务章。消息提示音突然炸响,亲姐陈芳的私信跳出来:“别装了,今天中午在陆家嘴看到你从白色保时捷下来,车牌尾号9023,巧了,和你工位号一样。”陈露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三秒,后颈腾起一层冷汗。工位号是公司机密,连父母都不知...

主角:陈露露露   更新:2025-05-27 18: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露露露的其他类型小说《年薪百万的我,家庭群里装穷三年陈露露露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彬玉G”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人设崩塌手机在凌晨两点震动时,陈露刚结束一场跨国视频会议。屏幕上“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名闪着99+红点,母亲的消息顶在最上面:“露露,你妹考上北师大研究生,学费还差3万,这周打给妈啊。”她盯着银行APP里的87万存款,指腹在屏幕上碾出一道红印。三年来,这个数字像个见不得光的秘密,藏在199元的二手手机里。手指熟练点开相册,翻出那张PS过的工资条——“上海某贸易公司”月薪3218元,税后2890元,右下角盖着伪造的财务章。消息提示音突然炸响,亲姐陈芳的私信跳出来:“别装了,今天中午在陆家嘴看到你从白色保时捷下来,车牌尾号9023,巧了,和你工位号一样。”陈露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三秒,后颈腾起一层冷汗。工位号是公司机密,连父母都不知...

《年薪百万的我,家庭群里装穷三年陈露露露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第一章 人设崩塌手机在凌晨两点震动时,陈露刚结束一场跨国视频会议。

屏幕上“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名闪着99+红点,母亲的消息顶在最上面:“露露,你妹考上北师大研究生,学费还差3万,这周打给妈啊。”

她盯着银行APP里的87万存款,指腹在屏幕上碾出一道红印。

三年来,这个数字像个见不得光的秘密,藏在199元的二手手机里。

手指熟练点开相册,翻出那张PS过的工资条——“上海某贸易公司”月薪3218元,税后2890元,右下角盖着伪造的财务章。

消息提示音突然炸响,亲姐陈芳的私信跳出来:“别装了,今天中午在陆家嘴看到你从白色保时捷下来,车牌尾号9023,巧了,和你工位号一样。”

陈露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三秒,后颈腾起一层冷汗。

工位号是公司机密,连父母都不知道。

屏幕上的家庭群已经炸开,大姑的60秒语音带着方言砸进来:“露露啊,你爸妈供你读大学不容易,现在妹妹有出息,你当姐姐的可不能忘本啊……”表弟陈阳发来转账链接:“表姐支援50万创业,年底连本带利还你!”

紧接着是二舅的消息:“你表弟媳怀孕了,产检费还差八千……”母亲的语音接通时,背景音里传来父亲的咳嗽:“你姐说得对,一家人别藏着掖着,爸爸知道你在外企工资高……够了。”

陈露突然打字,手指在屏幕上敲出急促的鼓点,“我月薪3000,房租1500,剩下的钱全打给爸妈了,你们看看三年来的转账记录。”

她点开云相册,把精心伪造的“贫困生活”照片甩进群里:贴满补丁的出租屋墙纸、菜市场五块钱一把的青菜、穿了三年的旧皮鞋。

群里安静了十秒钟,陈芳的消息像把手术刀划开虚伪:“陆家嘴保时捷停车场的监控,需要我发出来吗?”

大姑的语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明显的火气:“陈露你翅膀硬了是吧?

当年你高考复读的钱还是我垫的……”陈露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点,突然想起三年前父亲手术时,大姑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转头却让她给表弟安排银行实习。

手指在键盘上顿了顿,点开备忘录里存了三年的
转账清单——给父母的赡养费每月5000,备注“伙食费”;给妹妹的生活费每月2000,备注“零食钱”;还有大姑的2万、二舅的1万、表弟的3万,全标着“借款”。

她深吸一口气,把清单截图发进群:“这是三年来转给各位的钱,除了爸妈的赡养费,其他都是借款。

现在我手头紧,麻烦先把欠款结清。”

群里彻底炸了。

表弟发来三个愤怒的表情:“表姐你至于吗?

一家人谈什么借不借的!”

母亲的语音带着哭腔:“露露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亲妹妹的学费你都要计较……”陈露看着手机右上角的电量,突然觉得可笑。

三个月前她给母亲买了台新手机,教会她用微信发语音,现在这台手机正在成为绑架她的武器。

手指划过屏幕,点开陈芳的对话框:“你跟踪我?”

对方秒回:“不是跟踪,是巧合。

你停在国金中心楼下时,我正陪客户看写字楼。”

顿了两秒,又发来一句,“你在公司用的MacBook Pro,外壳贴满二次元贴纸,在保时捷里格外显眼。”

锁屏键按下去的瞬间,屏幕映出陈露眼下的青黑。

凌晨三点的陆家嘴写字楼灯火通明,她工位上的机械键盘还留着体温,而千里之外的老家,家人正在家庭群里给她编织新的道德牢笼。

手机再次震动,母亲发来私信:“明天晚上家族聚餐,你爸说必须回来。”

后面跟着一个定位:老家县城的“福满楼”——每次要钱的固定场所。

陈露盯着定位,突然想起去年春节,表弟在饭桌上说“表姐在大城市当高级白领,随便漏点汤够我们喝半年”,七大姑八大姨跟着笑,只有她知道,所谓“漏点汤”是她连续通宵做三个项目赚来的。

手指悬在键盘上,最终只回了一个“好”。

锁屏前最后一眼,是家庭群里二舅发的消息:“还是芳芳懂事,不像有些人读了书就忘本。”

她摸了摸抽屉里的保时捷钥匙,金属外壳上还刻着公司周年庆的logo。

三年前她用第一个百万年薪买下这辆车时,特意选了最低调的白色,却忘了,在老家亲戚的认知里,“月薪3000”不该出现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

窗外飘起细雨,陈露打开电脑,熟练地用Cha
tGPT生成一篇“贫困打工人日记”:“今天加班到凌晨,舍不得打车,走了四十分钟回家,路过便利店买了个包子当晚饭……”配图是AI生成的、像素略低的城中村夜景——那里有她永远不会住的出租屋,和永远不会吃的便利店包子。

按下发送键时,她突然笑了。

这场持续三年的角色扮演,终于要在家族聚餐的餐桌上迎来高潮。

而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道德绑架到躲在宿舍哭的小女孩——现在的陈露,是能在投行会议室舌战群儒的VP,是能用数据报表砸烂所有无理要求的谈判专家。

只是,当她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还是忍不住在备忘录里写下:“明天带律师函复印件,以防万一。”

凌晨四点,手机彻底没电。

陈露靠在办公椅上闭目养神,脑海里浮现出父亲常说的话:“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

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帮衬”不是无底洞般的索取,而是懂得适可而止的尊重。

而明天,这场关于“尊重”的谈判,即将拉开序幕。

第二章 扶贫战争家族群的红点在清晨六点突破200条,陈露在公司洗手间用冷水拍了把脸,点开语音转文字功能。

大姑的方言被AI翻译成:“你爸当年为了供你读书,把老家的牛都卖了,现在让你帮衬妹妹怎么了?”

二舅的消息更直接:“做人不能忘本,你表弟的创业项目稳赚,你投50万算入股。”

她对着镜子扯了扯皱巴巴的衬衫——为了符合“月薪3000”的人设,特意在拼多多买的仿版优衣库,领口已经洗得发白。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私信:“你表妹明天订婚,男方要十万彩礼,你先垫上?”

陈露突然笑了,指尖在屏幕上飞速打字:“大姑,当年借的两万块,借条上写的是2023年12月还款,现在逾期四个月,按银行同期利率算,该还21200元。

二舅,表弟的3万元借款,还款日是上个月15号,请问什么时候还?”

群里安静了三分钟,表弟陈阳发来语音,带着酒后的暴躁:“表姐你玩真的?

不就几万块钱吗?

一家人算这么清楚有意思?”

陈露盯着他发来的红色感叹号,想起去年他结婚时开口要88888元“吉
利数”,转头就用这笔钱给新婚妻子买了LV包。

“没意思的是你们。”

陈露打下这句话,附上三张借条照片——每张都有借款人签名和手印,“这些借款我可以不要,但从今天起,任何借款都要签正式合同,年息3.5%,首付20%,分24期偿还。”

母亲的电话突然打进来,接通就是哭声:“露露啊,你这是要逼死我们吗?

亲戚们都说你在大城市学坏了,眼里只有钱……”陈露听着背景里父亲的叹息,突然想起三年前自己阑尾炎住院,父母说“工作忙就别回来了”,却在第二天带着表弟来上海“顺路旅游”,让她报销全程费用。

“妈,我给您和爸的赡养费每月5000,比老家平均退休金还高30%。”

她靠在隔间门上,声音放软,“但妹妹的学费我可以出,不过得让她自己申请助学贷款,我做担保人。”

母亲的哭声戛然而止:“你妹妹脸皮薄,怎么能让她去贷款?”

“脸皮薄的人不会开口要3万学费,真正脸皮薄的是我。”

陈露冷笑,“上周部门聚餐,同事说我穿得像实习生,因为我不敢背超过500块的包——怕你们问起来,又要说‘女孩子别太虚荣’。”

隔间门被敲响,陈露开门看见实习生小林捧着文件站在门口,眼睛盯着她手里的二手手机。

她突然想起昨天在茶水间,小林指着她电脑上的保时捷车标问:“露姐,这游戏皮肤挺逼真啊?”

回到工位,陈露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存着每个亲戚的“扶贫”记录:大姑家儿子的婚房首付、二舅家女儿的美容贷、表弟的创业启动金,甚至连三姨的广场舞服装费都有转账记录。

这些钱像流水一样流出去,换来的是亲戚们背后说她“嫁不出去是因为太算计”。

手机震动,陈芳发来消息:“今晚聚餐,爸妈让我开车接你,三点半,老地方。”

附带一张保时捷的照片,角度精准地拍下她贴在方向盘上的卡通贴纸——那是她为了伪装“少女心”,特意从淘宝买的皮卡丘贴纸。

“不用,我坐地铁。”

陈露回复,顺便把定位改成公司楼下的公交站。

她知道陈芳的真实目的——这个做房产中介的亲姐,早就把她当成家族的“提款机”,每次见面都
会有意无意提客户的“大额需求”。

下午三点,陈露穿着拼多多买的假两件套,背着二十块的帆布包,准时出现在公交站台。

远处陈芳的丰田凯美瑞鸣笛,车窗摇下,露出她化着精致妆容的脸:“上车,别装了。”

公交车在站台停下时,陈露突然转身,在陈芳惊讶的目光中挤上人群。

帆布包的拉链刮过车门,她听见陈芳在背后骂:“神经病。”

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在手机上用Xmind梳理谈判策略:1. 用法律条款界定“借款”与“赠与”;2. 公示父母赡养费的具体用途;3. 提出“家族财务透明化”方案。

最后一条加粗标红:绝不当场承诺任何资金支出。

县城的“福满楼”还是老样子,霓虹灯牌缺了个“满”字,门口停着表弟的二手帕萨特。

陈露推开门,烟味混着菜香扑面而来,十三双眼睛同时看向她,像盯着一块移动的肥肉。

“露露来了!”

大姑最先起身,目光落在她的帆布包上,嘴角一撇,“大城市回来的白领就背这个?”

陈露笑笑:“环保,还能装电脑。”

心里却清楚,她藏在衣帽间的香奈儿包,永远不会出现在这个场合。

父亲坐在主位,咳嗽两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妹妹的学费……等一下。”

陈露打断他,从帆布包掏出文件夹,“在谈钱之前,我先把三件事说清楚。”

表弟嗤笑一声:“哟,还带文件,真把自己当大老板了?”

陈露没理他,抽出第一张纸:“这是近三年给爸妈的赡养费明细,每月5000,共计18万,其中3万用于爸爸的体检,5万用于家里的装修……”二舅突然插话:“我们不是来听你报账的——第二件事。”

陈露提高声音,抽出第二张纸,“所有借款都在这里,包括大姑的2万、二舅的1万、表弟的3万,还款日期都过了,今天要么还钱,要么签新的借款合同。”

母亲的脸色变了:“露露,你这是干什么?

亲戚之间谈合同多伤感情!”

陈露看着她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拿年终奖,给母亲买了条金项链,却被她转手送给表弟媳当见面礼。

“第三件事。”

她抽出第三张纸,“从今天起,我只会承担爸妈的赡养费,其他
任何要求,都按市场规则来。

比如妹妹的学费,我可以帮她申请助学贷款,每年利息我来付,但本金必须她自己还。”

妹妹陈雨突然站起来:“姐你至于吗?

我考上北师大你就这么对我?”

陈露看着她新做的美甲,想起上个月她在朋友圈晒的轻奢手链——那条手链的价格,够付半个学期的学费。

“至于。”

陈露把文件夹推到桌子中央,“如果你们觉得我冷血,可以去法院告我。

哦对了,”她想起什么,又掏出一张纸,“这是我拟的《家庭经济互助协议》,规定了借款额度、还款期限和违约责任,大家可以看看。”

大姑拍着桌子站起来:“你这是要和我们断绝关系?”

陈露抬头,看见她金镯子在灯光下晃眼:“断绝关系不至于,但我希望大家明白——亲情不是无底洞,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表弟突然摔了个玻璃杯,碎片溅到陈露脚边:“装什么清高?

我听说你在公司睡领导才升职的——”话没说完,陈芳的耳光已经甩在他脸上:“闭嘴!”

全场寂静。

陈露看着捂着脸的表弟,突然笑了:“对了,差点忘了。”

她从帆布包掏出最后一样东西——律师函复印件,“如果再有造谣传谣,我的律师会直接联系各位。”

父亲的咳嗽声越来越急,母亲抹着眼泪开始收拾东西:“不吃了,这饭没法吃。”

陈露看着他们慌乱的样子,突然觉得疲惫。

三年的伪装,换来的不是理解,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现在撕破脸皮,反而轻松。

走出包间时,陈芳追上她:“你真的要这么绝?”

陈露看着这个大她五岁的亲姐,想起小时候她把自己的新书包让给表弟,说“女孩子读书没用”。

“不是我绝,是你们太贪。”

陈露转身,听见身后传来表弟的骂声,还有大姑的嘀咕:“肯定是被男人甩了,心理变态……”县城的夜风带着潮气,陈露摸出手机,订了今晚回上海的高铁票。

帆布包里的律师函复印件硌着后背,她突然想起下午在公司,总监说的那句话:“谈判最重要的不是话术,是让对方知道,你随时可以转身离开。”

而现在,她终于学会了转身——在这场持续三年的“扶贫战争”里,她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是手握谈判筹码的玩家。

手机震动,家族群弹出消息:大姑把她拉黑了,二舅退出群聊,母亲发来三条哭泣的表情。

陈露长按屏幕,点击“删除并退出群聊”,却不始终没有按下,她打开银行APP,给父母的账户转了这个月的赡养费——5000元,不多不少,像个精准的标点符号,给这场战争画上暂时的句点。

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陈露抬头看着县城的夜空,星星比上海多得多。

她知道,这场关于亲情与边界的战争远未结束,但至少,她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学会说“不”,学会在亲情的绑架下,守住自己的阵地。

而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间,那里有她真正的战场,和真正值得尊重的对手。

至于身后的老家,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亲情,不该是无底洞般的索取,而是懂得彼此尊重的温暖。

第三章 AI造假陆家嘴写字楼的落地窗前,陈露盯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剪裁得体的Theory西装下,藏着拼多多买的假CK内衣。

手机震动,企业微信弹出总监的消息:“下午两点,全员大会,宣布‘AI员工监测系统’。”

会议室的灯光冷得像手术刀,CTO站在屏幕前滑动PPT:“系统将分析各位的工作记录、聊天数据,甚至生活轨迹,识别‘异常消费行为’。”

镜头扫过陈露时,她刻意绷紧肩膀,让廉价衬衫的褶皱更明显。

散会后,实习生小林抱着文件跟上来:“露姐,您上周报销的地铁票,日期和打车软件记录对不上欸。”

陈露的指甲掐进掌心——那是她用AI生成的虚假通勤记录,没想到系统会交叉验证。

“记错时间了。”

她扯出笑容,“下次注意。”

转身时,听见小林跟旁边的人嘀咕:“露姐用的二手手机,居然能连公司的MacBook,科技感好矛盾。”

回到工位,陈露打开Deepfake软件,对着手机摄像头眨眨眼。

屏幕上,城中村出租屋的“卧室”渐渐成型:泛黄的墙纸、生锈的衣架、床头摆着的康师傅桶装面——都是AI根据她输入的“月薪3000生活场景”生成的。

她熟练地调整灯光角度,让“自
己”看起来更憔悴。

母亲的电话在这时打进来,带着火车站的嘈杂:“露露啊,妈到上海了,想看看你住的地方。”

陈露的后背瞬间绷直,盯着屏幕上的虚拟出租屋——那间位于松江城中村的“家”,连地址都是AI随机生成的。

“妈你怎么不提前说?”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我现在住的地方又小又乱,要不我订个酒店……订什么酒店!”

母亲的声音盖过广播,“妈就想看看我闺女在大城市过得咋样,发个地址,妈自己打车去。”

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陈露迅速在58同城找到最近的群租房,押一付三,1200元/月,备注“立即入住”。

地址发出去的瞬间,她抓起帆布包冲向电梯——包里的保时捷钥匙硌得大腿生疼,提醒着她这场荒诞的双面人生。

松江城中村的巷子里,母亲正站在斑驳的墙前打电话。

陈露远远看见她脚上的真皮凉鞋——那是自己去年买的轻奢品牌,此刻却踩在满是油渍的地面上。

“妈!”

她气喘吁吁地跑过去,故意让帆布包晃出破绽,“不是说别来了吗?

我住的地方连个沙发都没有……”母亲的目光扫过她的衬衫,眉头皱起:“这衣服怎么皱成这样?

你公司不发工装吗?”

出租屋里,六张上下铺挤在20平米的空间,厕所飘来若有若无的异味。

陈露看着母亲摸着“自己”的“被子”——那是她刚从楼下超市买的最便宜的化纤被,突然想起上周在恒隆广场买的鹅绒被,此刻正躺在自己的江景公寓里。

“每月房租1500。”

她低头盯着地面,“加上水电,差不多1800。”

母亲突然抓住她的手,触感粗糙:“你手上怎么没戴镯子?

上次寄给你的银镯子呢?”

陈露想起那只银镯子在抽屉最底层,和无数张伪造的工资条作伴。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公司群弹出消息:“AI监测到陈露同志近三个月消费异常,累计低于上海平均白领支出47%,请提交情况说明。”

她看着母亲心疼的眼神,突然觉得讽刺——公司的AI在怀疑她“过于节俭”,而家人的AI(如果有的话)大概在计算她还能榨出多少油水。

晚上送母亲去地铁站时,路过一家便利店。

母亲执意要买饭
团给她当宵夜:“别总吃泡面,没营养。”

陈露看着收银台上的价格标签,2.9元的饭团在母亲手里显得格外沉重——就像她每月转给家里的5000元赡养费,在亲戚眼中永远不够。

回到写字楼时,已是晚上十点。

陈露打开电脑,开始用ChatGPT生成“情况说明”:“本人坚持低碳生活,拒绝消费主义陷阱,所有支出均用于必要生活开支……”配图是AI生成的、她在“出租屋”吃泡面的照片——像素低得刚好能掩盖脸上的妆容。

实习生小林的头像突然闪烁:“露姐,您保时捷的停车费报销单,总监让我帮您走流程。”

陈露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冷汗浸透衬衫——她忘了上周为了伪装,把保时捷停在偏远停车场,却被系统捕捉到了高额停车费。

“不用了。”

她打下这行字,删掉刚生成的说明,“我自己处理。”

然后点开Deepfake,重新制作了一段“骑共享单车上班”的视频,背景音里混入清晨的鸟鸣和街市喧嚣——那是她从未体验过的上海早晨。

凌晨一点,陈露靠在工位上闭眼。

手机屏幕亮起,家庭群的红点再次跳动——母亲发来了三张照片,是她在“出租屋”的“生活场景”,配文:“谢谢露露同事拍的照片,我闺女在大城市吃苦了。”

陈露盯着照片里“自己”的笑脸,突然发现AI生成的“同事”居然穿着她上周刚买的Gucci卫衣。

她猛地坐直身子,冷汗顺着脊背流下来——这场由AI编织的谎言,正在以她无法控制的速度崩塌。

而更让她心惊的是,公司的AI监测系统、家里的AI摄像头(如果母亲装上的话)、甚至亲戚们的“人肉AI”,都在像精密的齿轮般转动,随时可能碾碎她苦心经营的双重人生。

她摸出保时捷钥匙,金属表面还带着体温。

在这个被数据和算法统治的时代,或许唯一真实的,只有这把钥匙带来的自由——以及,藏在江景公寓衣帽间里的、从未被AI染指的香奈儿包。

第四章 家族鸿门宴周五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陆家嘴的玻璃幕墙上,陈露却无心欣赏这繁华景象。

手机里母亲的语音再次催促:“今晚家族聚餐必须到,别让爸妈在亲
戚面前丢脸。”

她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揉了揉太阳穴,这个所谓的“家族聚餐”,更像是一场鸿门宴。

陈露提前下班,回到那间临时租来的群租房换衣服。

她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连衣裙,搭配一双旧凉鞋,再把头发随意地挽起,刻意营造出一种朴素的形象。

出门前,她在镜子前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来到县城的“福满楼”,陈露刚踏入包间,就感受到了一股压抑的气氛。

“福满楼”的大包间里,转盘上的糖醋排骨还冒着热气,七大姑八大姨的目光已经像刀叉般将陈露钉在塑料椅上。

父亲面前的烟灰缸堆着三个烟头,母亲捏着湿巾的手在桌下绞出褶皱,只有妹妹陈雨还在低头刷手机,指甲上的碎钻在灯光下一闪一闪。

“露露啊,”大姑率先开口,金镯子磕在瓷碗上叮当响,“听说你在陆家嘴上班,那儿的写字楼租金可贵了吧?”

陈露擦了擦嘴角:“大姑记错了,我在松江工业区上班,租金便宜。”

心里清楚,这句话会让接下来的“哭穷”更有说服力。

二舅突然把酒杯重重磕在桌上:“别绕弯子了,你妹妹的学费到底给不给?”

表弟陈阳跟着起哄:“还有我那50万创业资金,表姐总不能看着亲表弟喝西北风吧?”

他新买的iPhone 15 Pro在桌面反光,照见陈露帆布包上的补丁——那是她昨晚用马克笔临时画的。

陈露翻开文件夹,彩色打印的银行流水在转盘上摊开:“先理清三件事。

第一,给爸妈的赡养费,每月5000元,三年合计18万,附超市小票和医院缴费单。”

她抽出一叠A4纸,每张都用荧光笔标出重点,“第二,各位的借款,借条在此,逾期未还的,按日计息。”

表弟的笑卡在喉咙里:“不就几万块吗?

至于这么较真?”

陈露抬头,目光扫过他手腕上的绿水鬼:“较真的是你,去年用我的钱给老婆买包时,怎么不想想我在吃泡面?”

转向大姑,“您儿子婚房的10万首付,我也没要过利息吧?”

母亲突然插话:“一家人算这么清楚,传出去让人笑话。”

陈露注意到她说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那里装着她惯用的录音笔。

三年前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