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掏出笔记本。
写下一句话:> “你们笑我听不见,那我就让你们记住我的作品。”
我把纸条放在他们桌上,然后走了。
我知道他们会看见,我也知道他们不会当回事。
但我必须留下这句话,就像在雪地里踩出脚印。
哪怕太阳出来会化掉,我也要证明,我来过。
我回到出租屋,打开电脑,继续做下一组视频。
这次的主题是:《沉默的人,也能点燃雷鸣》。
我把几个聋哑人的采访剪进去。
他们用手语说话,我配上字幕。
一句一句,像刀一样。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些?”
我回他:> “因为没人替我们说话。”
又有人说:“你是想红吧?”
我笑了笑。
> “红不红无所谓,重要的是让他们听见。”
我上传的时候,加了一句话:> “不是我们听不见世界,是世界装作听不见我们。”
那一夜,我盯着屏幕,看着播放量跳动。
评论一条一条出现,有人骂我煽情。
也有人留言:> “第一次认真看完聋哑人的表达,原来他们心里有这么多东西。”
我关掉电脑,走到窗边,城市依旧喧嚣。
我摘下助听器,耳边一片寂静。
但我知道,有些声音,正在慢慢传出去。
不是靠耳朵,是靠心,靠命。
靠我不肯认输的每一次敲击键盘。
我不是在求谁施舍机会,我只是想告诉这个世界:聋子也能创作,也能战斗,也能改变规则。
哪怕你现在不听我说话。
总有一天,你会记住我的作品。
而现在,我要让它炸响整个广告圈。
03我去了聋哑学校,不是为了找工作。
是为了找人,那天我看见一个男孩坐在角落画画。
他叫小杰,十五岁,手语比说话流利得多。
他的画里,是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
没人说话,表情僵硬,只有墙上的钟在动。
滴答滴答,像心跳,也像沉默的控诉。
我问他:“这幅画叫什么名字?”
他用手语回答:“家庭沉默。”
我笑了,笑得有点苦。
我知道他在说什么,那是一种我们都很熟悉的痛。
我把画拍下来,发到微博。
配文:>“他们听不见世界,但世界更不愿听见他们。”
没多久,有个公益组织转发了这张图。
说是“最新宣传海报”。
底下还写着他们的LOGO和口号。
我盯着屏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