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了对话框。
我不是原谅他们,我是懒得解释。
有些东西,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是靠手,靠脑,靠命拼出来的。
我回到出租屋,打开电脑。
开始写一篇全新的文案。
标题我都想好了:《听不见的声音》。
我要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创意,从来不在嘴里,而在心里。
哪怕世界把我当哑巴,我也要让它记住我的声音。
哪怕这声音,是无声的,我写到天亮。
上传视频。
配文:> “不是他听不见掌声,而是你们装作看不见才华。”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一件事,我不是在为谁证明自己。
我是在为自己,撕开一条出路,哪怕这条路上,没有掌声。
只有沉默,我也会走下去。
因为我比谁都清楚沉默,是最狠的武器。
02我又试了七家广告公司。
最后一次面试,是在一家号称“年轻有为”的创意机构。
HR是个穿高跟鞋的姑娘,妆画得很精致。
她翻完我的简历,轻轻叹了口气:“陈先生……您的经历我们都很佩服。”
“但?”
,“沟通方面,确实有点障碍。”
我没有反驳,只是看着她的嘴唇动。
像看一场注定失败的演出。
她送我出门时,说了句“抱歉”。
声音很轻,但我听得很清楚。
走出大楼,我站在十字路口。
我想起十年前,我在纽约提案的样子。
那时我说话带着口音,但他们听着。
他们听得懂我说什么。
现在我听力不行,他们连听都不想听了。
我走进地铁站,买了杯咖啡,坐在长椅上。
耳机里放着自己剪辑的那支视频——《听不见的声音》。
播放量开始涨了,评论也多了起来。
有人说:“这文案真狠。”
还有人问:“是谁做的?”
我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我不想靠同情火。
我想靠作品活,第二天,我接到一个电话。
是之前那个HR。
她说:“有个实习生在群里说看到你的视频了……挺震撼的。”
我没说话,她说:“我们总监想请你喝个咖啡。”
我说:“不了。”
挂了电话,我不想再被看一次。
不想再被人当稀有动物围观。
可那天晚上,我还是去了公司楼下,不是为了面试。
是为了那两个设计师,他们在茶水间笑得很大声。
“聋子还想进广告圈?
搞笑吗?”
他们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我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