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宋高宗和秦桧等主和派却一心想与金国议和。
他们担心抗金将领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无奈,只得撤军,他痛心疾首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朝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于大理寺风波亭。
同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南宋虽保住了半壁江山,但也从此陷入了偏安一隅的局面。
第九章:理学兴起,文化繁荣两宋时期,在政治风云变幻的同时,思想文化领域却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中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时期,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哲学家,继承儒家思想,吸收佛、道两家的精华,开始构建新的儒学体系。
周敦颐被尊为理学鼻祖,他提出的“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张载则提出“气本论”,认为“太虚即气”,万物皆由气构成,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展现出儒家学者的宏大抱负。
到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的“理”论,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精神实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在人性论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去除私欲,恢复天理。
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书院学规,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编撰《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除理学外,宋朝的文学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宋词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