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和约,答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赔偿巨额金银。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国再次分兵两路南下。
这一次,金军势如破竹,西路军攻破太原,东路军渡过黄河,直逼东京。
宋钦宗此时又想起李纲,但李纲远在南方,一时难以赶回。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东京城破,金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四月,金军押解着宋徽宗、宋钦宗及皇族、后妃、大臣等三千余人,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文物典籍北撤。
北宋灭亡,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在被押往金国的途中,望着破碎的山河,写下“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影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的凄凉诗句。
靖康之变给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北方百姓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然而,这场灾难也激发了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为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抗金斗争拉开了序幕。
第八章:南宋偏安,抗金风云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
然而,宋高宗即位后,并不积极组织抗金,而是一味南逃,从商丘逃到扬州,又从扬州逃到临安(今浙江杭州),甚至一度乘船逃到海上,以躲避金军的追击。
在此期间,南宋涌现出了许多抗金名将,其中以岳飞、韩世忠最为著名。
岳飞自幼受母亲“精忠报国”的教诲,立志抗金。
他组建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誉。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在清水亭、建康等地多次击败金军,收复建康,成为南宋初期抗金的重要胜利。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收复郢州、随州、襄阳等六郡,战功赫赫。
此后,岳飞又多次北伐,取得了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辉煌战绩。
在郾城之战中,岳飞以少胜多,大破金军精锐“铁浮屠”和“拐子马”,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韩世忠同样是抗金名将,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宋高宗逃至临安。
韩世忠率水军在黄天荡设伏,将金军围困四十余日,虽最终未能全歼金军,但极大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