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开始,真正的战场,在外面。
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亮着。
微博热搜词条刺眼——#聋子做广告是慈善还是生意#我点进去。
评论区像屎坑翻腾。
有人写道:“聋人做广告?
不如去福利院画画。”
还有人说:“残疾人搞创意,搞笑的吧。”
我关掉页面,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几秒。
然后敲下一句话:“把原片给我。”
助理小林递来U盘,我插进电脑。
画面是静态的,一群聋哑孩子在纸上画出他们听到的世界。
没有声音,只有色彩。
只有形状,只有挣扎。
我把剪辑师叫过来。
“加动态手语。”
“加字幕。”
“结尾那句话,改成:听不见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呐喊。”
没人说话,聋哑设计师小唐点头,眼睛红了。
我们熬了一夜,凌晨三点。
我在办公室靠着墙抽烟。
小林低声说:“志强,林慕白那边还在刷屏。”
“让他们刷。”
“你不回应?”
我冷笑:“回应什么?
用嘴?
还是用手?”
她说不出话,第二天清晨六点。
剪辑完成,我上传到平台。
标题只有一个字:《你听见了吗?
》发出去不到半小时,数据开始跳。
转发、点赞、评论。
像火山喷发。
有博主转载说:“这他妈才叫创意。”
有人哭着留言:“原来他们不是听不见,是我们装作听不见。”
教育局的人打电话过来,说要推荐给中小学当教材。
我挂掉电话,看着窗外,阳光照进来。
像一把刀,劈开了黑夜,我站起来。
对团队说:“你们听见了吗?”
他们笑,有的流泪,有的比出手语。
我看懂了。
他们在说:听见了。
这一战,我们赢了,而且,用的是沉默。
不是哀求,不是可怜。
是作品,是实力。
是震耳欲聋的安静。
06我们接到了第一个大客户,国际品牌联名项目。
对方看了《你听见了吗?
》之后主动找上门。
说:“你们的声音不一样。”
签约那天,我站在会议室里。
看着团队成员一张张脸。
有聋哑插画师、手语文案策划、视频剪辑师。
他们不是“残障员工”,他们是创作者。
是我的战友,项目进行到一半。
方案被泄露了,而且,出现在林慕白的公司官网上。
<小林发来截图。
微博热搜词条炸了——#陈志强剽窃#底下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