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大宋安危的深深忧虑。
他们知道,这场冒险才刚刚开始。
汪寒紧握着布防图,眼神坚定。
他知道,这份情报或许是大宋抵御辽国的关键。
而耶律雪衣,也在这一夜的行动中,对汪寒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然而,边境的风沙正在酝酿着新的风暴。
汪寒与耶律雪衣的相遇,究竟是命运的巧合,还是更大的阴谋?
只有时间能够揭晓。
第十七章:扬州明月汪寒带领众人悄然撤出辽国南京道,踏上了归途。
初升的朝阳为大地披上一层金辉,一行人穿过边境的荒野,汪寒手中的布防图被紧紧握着,那是大宋抵御辽国的关键。
耶律雪衣,这位契丹郡主,与汪寒并肩而行,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汪寒的钦佩与一丝复杂的情感。
汪寒心中明白,此行虽成功救出了被掳工匠,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他必须尽快将这份情报带回大宋,向朝廷揭露辽国的野心。
然而,在归途中,他的心中也隐约感到,江湖的恩怨与朝堂的权谋,不过是他肩负使命的其中一部分。
数日奔波后,汪寒一行人抵达了边境的重镇——扬州。
扬州,这座江南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城中河渠纵横,垂柳依依,二十四桥横跨水面,美不胜收。
扬州的繁华景象令历经沙场的汪寒也为之动容,但这美景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暗流。
汪寒刚踏入扬州城,便察觉到空气中的异样。
城中盐商们行色匆匆,私底下议论纷纷,提及盐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
汪寒心中一凛,意识到扬州的私盐案恐非表面上那般简单。
汪寒安顿好众人,独自前往二十四桥。
桥上,文人墨客云集,吟诗作对,好不风雅。
汪寒穿梭其间,敏锐地察觉到有一群文人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自号“竹溪七子”,个个衣袂飘飘,手持折扇,却在诗会中夹杂着暗讽朝堂与江湖的言辞。
汪寒心知,这“竹溪七子”恐与私盐案有关联。
他悄然靠近,“竹溪七子”之一的文士率先发难,吟诗挑衅:“寒江孤影月,侠骨几人回?”
这是在暗讽汪寒涉足江湖,却屡遭挫折。
汪寒淡然一笑,口占一绝:“铁马冰河入梦来,丹心碧血照江淮。
区区盐案掀风浪,且看汪某靖尘埃。”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