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复仇的‘完美时机’更近一步”时,林深突然想起父亲手术成功后,躺在病床上说的那句:“人老了,才发现年轻时争的那些虚名,都不如儿女真心的陪伴。”
他猛地站起身:“等等!
这个角色的恐惧,是不是和我面对父亲病情时的逃避如出一辙?
我总想着工作忙,以为拖延就能解决问题……”苏晴露出了然的微笑:“这就是小说的魔力。
我们在创造虚构人物,却在照见真实的自己。”
她将笔递给林深,“你来写他第一次复仇失败后的独白吧。”
笔尖触碰纸张的瞬间,林深仿佛看见那个慈善家蜷缩在黑暗中,而自己的影子与他重叠。
此刻,他终于明白,所谓真实,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记录,而是敢于直面那些被自己刻意掩埋的脆弱与阴暗。
碰撞:现实与小说的奇妙重叠林深将写满批注的手稿推给苏晴时,晨光正透过工作室的百叶窗,在纸页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纹路。
慈善家复仇失败后的独白里,他不自觉地掺杂了对父亲病情的愧疚:“原来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意识到自己早已在逃避中,弄丢了最重要的东西。”
苏晴盯着最后一行字,瞳孔微微收缩:“你有没有发现?
我们笔下的角色开始‘活’过来了。”
她突然抓起手机播放新闻,屏幕上赫然是某知名慈善家因财务造假被调查的画面,“这个人和我们创造的角色,连左手遮掩疤痕的习惯都一模一样。”
<林深的后颈泛起凉意。
更诡异的是,当天下午他在医院陪护时,隔壁床的老人竟对着空气喃喃自语,语气神态与他们设定的角色在幻觉中的表现如出一辙。
深夜回家,他打开电脑想继续创作,却发现文档里莫名多出一段文字:“你以为自己在掌控故事,其实是故事在吞噬你。”
这段文字的笔迹,和他自己的一模一样。
苏晴发来消息:“我在工作室发现了奇怪的事——所有人物手稿都朝着窗户倾斜,就像在渴望某种‘真实’。”
她附上一张照片,满墙的纸张在夜风里簌簌作响,慈善家的画像仿佛正凝视着镜头。
林深抓起外套冲出门。
当他推开工作室的门,一股浓重的油墨味扑面而来,苏晴正对着铺满地板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