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那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他穿着简单的棉布衬衫和休闲裤,背着一个双肩包,额前的碎发被风微微吹起,显得阳光而爽朗。
“陆远洲?”
清妍惊喜地站了起来。
陆远洲是她的发小,两人从小一起在琉璃巷长大,后来清妍考去外地读大学,远洲则留在了本地,读的是农业大学,毕业后似乎一直在从事与乡村发展相关的工作。
两人已经许久没有联系了。
“真的是你!
你怎么回来了?”
远洲走进院子,目光扫过院中晾晒的风筝部件和散落在石桌上的图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说来话长。”
清妍苦笑了一下,“你呢?
怎么会来这里?”
“我最近在附近做一个关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调研项目,听说你回来了,就过来看看。”
远洲说着,目光落在那张“鲤鱼跃龙门”的图谱上,“你在做琉璃鸢?”
“嗯,想试试。”
清妍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过,遇到难题了。”
远洲拿起图谱仔细看了看,又拿起清妍扎了一半的骨架,沉吟片刻,说道:“这里的结构,你试试用卯榫的方式连接,再用细麻线加固,可能会更稳固,也更灵活。”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竹篾和工具,熟练地演示起来。
清妍惊讶地发现,远洲的手法竟然十分娴熟,仿佛也曾做过类似的工作。
“你……你怎么会这个?”
远洲笑了笑:“我大学时参加过一个古建筑修复社团,学过一些木工和竹编的基础。
而且,小时候看你爷爷做风筝,也耳濡目染了一些。”
在远洲的指点下,清妍很快掌握了那个关键节点的处理方法。
问题迎刃而解,她心中一阵轻松。
“太谢谢你了,远洲,你可真是及时雨!”
“客气什么,我们是老同学嘛。”
远洲放下工具,认真地看着清妍,“说真的,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琉璃鸢是我们巷子的宝贝,你能回来想办法把它传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只是,这条路不好走。”
清妍想起了康万年。
“我知道。”
远洲点点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乡村旅游开发,但真正能沉下心来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太少了。
如果你需要帮助,尽管开口。
我在外面跑得多,认识一些手工艺人、文化学者,或许能帮上忙。”
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