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天初小说 > 其他类型 > 风起琉璃巷结局+番外小说

风起琉璃巷结局+番外小说

时空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故事名称:风起琉璃巷推荐标题:都市白领返乡,巧手复兴百年绝技琉璃鸢,点亮古巷温情,传承文化之光!一句话金句:当风筝承载着梦想与记忆升空,古老的巷陌便再次充满了温暖与希望的光芒。导语: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迷失方向的林清妍,带着一身疲惫与茫然回到了她日渐凋零的故乡——琉璃巷。这里曾因精美绝伦的琉璃风筝名噪一时,如今却只剩下斑驳的记忆和无人问津的技艺。面对家族传承的困境和乡亲们期盼的目光,清妍能否用她那双习惯了敲击键盘的手,重新拾起画笔与刻刀,让象征着吉祥与守护的琉璃鸢再次翱翔于故乡的天空,点亮这条沉寂已久的老巷,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这是一个关于回归、守护、匠心与爱的故事,一幅徐徐展开的人间烟火画卷。简介:林清妍,一位在繁华都市中感到...

主角:林清妍清妍   更新:2025-05-22 19: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清妍清妍的其他类型小说《风起琉璃巷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时空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故事名称:风起琉璃巷推荐标题:都市白领返乡,巧手复兴百年绝技琉璃鸢,点亮古巷温情,传承文化之光!一句话金句:当风筝承载着梦想与记忆升空,古老的巷陌便再次充满了温暖与希望的光芒。导语: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迷失方向的林清妍,带着一身疲惫与茫然回到了她日渐凋零的故乡——琉璃巷。这里曾因精美绝伦的琉璃风筝名噪一时,如今却只剩下斑驳的记忆和无人问津的技艺。面对家族传承的困境和乡亲们期盼的目光,清妍能否用她那双习惯了敲击键盘的手,重新拾起画笔与刻刀,让象征着吉祥与守护的琉璃鸢再次翱翔于故乡的天空,点亮这条沉寂已久的老巷,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这是一个关于回归、守护、匠心与爱的故事,一幅徐徐展开的人间烟火画卷。简介:林清妍,一位在繁华都市中感到...

《风起琉璃巷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故事名称:风起琉璃巷推荐标题:都市白领返乡,巧手复兴百年绝技琉璃鸢,点亮古巷温情,传承文化之光!

一句话金句:当风筝承载着梦想与记忆升空,古老的巷陌便再次充满了温暖与希望的光芒。

导语: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迷失方向的林清妍,带着一身疲惫与茫然回到了她日渐凋零的故乡——琉璃巷。

这里曾因精美绝伦的琉璃风筝名噪一时,如今却只剩下斑驳的记忆和无人问津的技艺。

面对家族传承的困境和乡亲们期盼的目光,清妍能否用她那双习惯了敲击键盘的手,重新拾起画笔与刻刀,让象征着吉祥与守护的琉璃鸢再次翱翔于故乡的天空,点亮这条沉寂已久的老巷,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这是一个关于回归、守护、匠心与爱的故事,一幅徐徐展开的人间烟火画卷。

简介:林清妍,一位在繁华都市中感到身心俱疲的年轻设计师,决定逃离压抑的职场,回到她儿时记忆中的江南古镇——琉璃巷。

琉璃巷曾以独一无二的“琉璃鸢”制作技艺闻名遐迩,这种风筝以特殊材质制作,阳光下通透绚烂,晚间点上小灯则如繁星点点,是当地几代人的骄傲。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老匠人的逝去,琉璃鸢技艺已濒临失传,巷子也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清妍的祖父曾是琉璃鸢的知名匠人,她从小耳濡目染,心中对琉璃鸢有着特殊的情感。

归乡后,她发现家族的老作坊尘封已久,唯一的坚守者是年迈体弱的远房七爷爷。

面对外界对传统手工艺的漠视,以及部分村民急于将老巷商业化改造的压力,清妍内心挣扎。

在七爷爷的鼓励和一本祖传的残破图谱的启发下,清妍决定重拾这门手艺。

她从基础学起,克服重重困难:寻找近乎绝迹的特殊材料、恢复繁复的制作工序、创新风筝的图案与寓意,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

过程中,她得到了发小陆远洲(一位致力于乡村文化保护的青年)的悄悄支持与帮助。

她的努力起初并不被所有人理解,甚至遭到了一些质疑和阻挠,特别是来自急功近利的商人代表,他们试图用低劣的仿制品快速牟利,并企图收购老巷的产权进行商业开发。

清妍团结了巷内的老居民,凭借
对琉璃鸢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创新的设计,逐渐吸引了外界的关注。

她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制作过程,讲述琉璃鸢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上这项古老的技艺。

在一场重要的民俗文化节上,清妍团队制作的巨型琉璃鸢“凤凰涅槃”惊艳亮相,获得了满堂彩,也为琉璃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机遇。

琉璃鸢不仅重新飞扬,更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故乡与远方的文化纽带。

清妍不仅复兴了家族技艺,守护了文化遗产,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与陆远洲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琉璃巷在袅袅烟火气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美丽家园。

故事梗概:都市设计师林清妍不堪重负,返回故乡琉璃巷。

这里以独特的琉璃鸢闻名,但技艺几近失传。

受祖父遗留图谱和七爷爷激励,清妍决心复兴琉璃鸢。

她克服材料、工艺难题,创新设计,并得到发小陆远洲的帮助。

面对商人牟利企图和仿制品冲击,清妍团结居民,利用网络宣传。

最终,在文化节上,她制作的“凤凰涅槃”琉璃鸢大放异彩,使琉璃巷重获生机。

清妍找到了人生价值,收获爱情,琉璃鸢技艺得以传承光大。

大纲目录:1. 归燕:林清妍返乡,琉璃巷的初印象。

2. 尘封的记忆:祖父的作坊,残破的图谱,初见七爷爷。

3. 七爷爷的灯:琉璃鸢的往昔与现状,清妍的决心萌芽。

4. 第一只鸢:初次尝试制作的艰辛与狼狈。

5. 巷陌的低语:邻里的反应,支持与不解交织。

6. 远洲的援手:陆远洲的出现,提供支持与资源。

7. 寻访秘料:为特殊竹材和纸张踏上旅程。

8. 古法重光:钻研图谱,请教耆老,技艺渐悟。

9. 创新的翅膀:融入现代元素,设计新款琉璃鸢。

10. 网络微光:直播制作,琉璃鸢初获关注。

11. 商人的觊觎:康老板的出现,商业利益的诱惑与威胁。

12. 仿品风波:劣质仿制品扰乱市场,清妍面临信任危机。

13. 团结一心:清妍与居民联手,守护琉璃鸢声誉。

14. “凤凰”的诞生:为文化节倾力打造“凤凰涅槃”琉璃鸢。

15. 试飞的
波折:关键时刻遭遇技术难题与天气考验。

16. 风起琉璃巷:“凤凰涅槃”成功飞天,琉璃巷万众瞩目。

17. 希望的曙光:订单与合作纷至沓来,媒体聚焦。

18. 守护与传承:成立琉璃鸢传习班,培养新一代匠人。

19. 巷陌新生:琉璃巷成为文旅名片,居民生活改善。

20. 情定风筝线:清妍与远洲情感升华,携手未来。

21. 人间烟火色:琉璃巷的日常,技艺与生活交融。

22. 未来的天空:琉璃鸢飞向世界,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关键信息:独特的技艺“琉璃鸢”:揭秘这种只存在于琉璃巷,几近失传,能在日光下流光溢彩,晚间点灯如星辰的神秘风筝。

它的制作过程有何玄机?

都市丽人的返乡抉择:看惯了霓虹闪烁,能否适应古巷的宁静与挑战?

她将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淳朴善良的乡邻,固守传统的老人,悄悄守护的青梅竹马,虎视眈眈的商人,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复兴之路:在快节奏的时代,一门古老技艺如何焕发新生?

主角如何运用智慧与创新,让琉璃鸢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走向世界?

密集的爽点与反转:主角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化险为夷?

每一次技艺的突破,每一次外界的认可,都将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面对仿冒品的冲击和商人的打压,她将如何绝地反击?

细腻的情感描绘: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在琉璃巷的烟火气中交织升华,温暖治愈。

唯美的江南古巷风情: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古老的石板路,夕阳下的风筝,构成一幅幅诗意的画面。

强烈的代入感: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想要回归的“故乡”,一个想要守护的“梦想”。

跟随主角的脚步,体验一场心灵的回归与成长。

风起琉璃巷第一章:归燕都市的霓虹,像永不熄灭的欲望之火,烤得林清妍有些喘不过气。

连续一周的通宵加班后,她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份被批得体无完肤的设计稿,胃里一阵翻涌。

她冲到洗手间,对着冰冷的瓷盆干呕,镜中的自己,面色憔悴,眼神空洞,曾经的光彩被无休止的deadline和甲方的苛责消
磨殆尽。

“我不干了!”

这句话在她心中盘旋了无数次,终于在此刻冲口而出。

辞职报告递交得迅速决绝,像一场蓄谋已久的逃离。

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买了一张南下的高铁票。

目的地,是她地图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小点——琉璃巷,她的故乡。

火车穿过连绵的田野,都市的喧嚣渐渐远去。

清妍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五味杂陈。

琉璃巷,这个名字如同它的特产琉璃鸢一般,美丽而易碎。

她已经有近十年没有回去了,自从考上大学,离开那里,就像挣脱了某种束缚,一头扎进了大城市的洪流。

记忆中的琉璃巷,是青石板路,是白墙青瓦,是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竹香和桐油味,更是天空上那些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琉璃鸢。

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琉璃般的光泽,晚间在尾部系上小巧的灯笼,便如繁星点点,美不胜收。

然而,当她拖着行李箱,踏上那条熟悉的巷口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沉。

巷子还是那条巷子,只是窄了,旧了。

两侧的房屋大多门扉紧闭,偶有几家开着门,也多是些卖着廉价旅游纪念品的小店,与“琉璃”二字毫不相干。

空气中不再有竹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油烟和尘土的沉闷气息。

天空是干净的,却干净得有些寂寥——没有一只风筝。

她凭着记忆,找到了自家老宅。

一栋典型的江南小院,木门上的漆早已剥落,露出里面干枯的木色。

推开虚掩的院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院内杂草丛生,只有几株倔强的月季还在角落里开着零星的花。

“有人吗?”

清妍轻声唤道。

无人应答。

她知道父母早已搬到城里和哥哥同住,这老宅多年无人打理,已是这般光景。

她放下行李,开始打扫。

一个下午的忙碌,总算让一间朝南的小屋恢复了些许人迹。

晚间,她煮了一碗面,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望着头顶那片没有星光也没有风筝的天空,心中一片茫然。

这里,真的是她可以停靠的港湾吗?

第二章:尘封的记忆第二天清晨,清妍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唤醒。

推开窗,清新的空气带着湿润的水汽涌入,让她精神一振。

她决定在巷子里四处走走,看看这条曾经承载
了她整个童年的巷子,如今究竟变成了什么模样。

巷子很安静,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房屋大多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只是少了人气,便多了几分萧索。

她走到巷子深处,记忆中那里曾是祖父的琉璃鸢作坊。

作坊的门紧锁着,门楣上“林氏鸢铺”四个褪色的字迹依稀可见。

清妍心中一动,她记得小时候,祖父总是在这里忙碌,用他那双布满老茧却灵巧无比的手,将竹篾、蚕丝纸和特制的琉璃质感涂料,变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飞鸟、游鱼、花蝶。

她试着推了推门,纹丝不动。

正失望间,隔壁一扇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佝偻的身影探出头来,警惕地看着她:“你找谁?”

那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但一双眼睛却还算有神。

“七爷爷?”

清妍有些不确定地叫了一声。

这是她祖父的远房堂弟,林家在琉璃巷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大家都叫他七爷爷。

老人眯起眼睛打量了她半天,才恍然道:“你是……清妍丫头?

哎呀,都长这么大了!”

七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皱纹也仿佛舒展了些。

他引着清妍进了自己的小屋,屋里光线有些昏暗,但收拾得还算整洁。

“七爷爷,我爷爷的作坊……”清妍迟疑地问。

“哦,那个啊,锁着呢。

你爷爷走了以后,就没人动过了。”

七爷爷叹了口气,“钥匙我这里有,你要进去看看?”

清妍点点头。

七爷爷颤巍巍地从一个旧木盒里翻出一串钥匙,找到其中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钥匙,递给了她。

作坊的门被打开,一股浓重的尘土气息扑面而来。

阳光从破损的窗棂间投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屋子正中是一张宽大的工作台,上面还散落着一些未完成的竹篾骨架和几张泛黄的图纸。

墙角堆放着各种工具,刻刀、剪子、画笔……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清妍轻轻拂去一张图纸上的灰尘,那是一只凤凰风筝的设计稿,线条繁复而优美,旁边还有祖父用小楷标注的制作要点。

她的心猛地一抽,仿佛看到了祖父当年伏案工作的身影。

“你爷爷是个好手艺人啊,可惜了,这琉璃鸢,怕是要断了香火喽。”

七爷爷站在门口,声音里充满了惋惜。


清妍拿起那张凤凰图谱,手指抚过上面细腻的笔触,心中百感交集。

她想起小时候,祖父曾教她扎过最简单的蝴蝶风筝,那份专注和喜悦,是她在都市的浮华中从未体验过的。

“七爷爷,琉璃鸢……真的没人会做了吗?”

七爷爷摇摇头:“年轻人要么出去了,要么不愿学这苦差事。

剩下的几个老家伙,眼神也不济了,做不动喽。”

他指了指墙角一个破旧的箱子,“那是你爷爷留下的一些图谱和心得,你要是想看看,就拿去吧。”

清妍打开箱子,里面果然是厚厚一叠图谱,大多已经泛黄发脆,有些还被虫蛀了。

但每一张都凝聚着心血。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图谱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一刻,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悄然萌发。

第三章:七爷爷的灯晚间,清妍将那些图谱一张张摊开在桌上,借着灯光仔细翻看。

这些图谱不仅有风筝的样式,还有详细的制作步骤、材料配比,甚至包括了一些祖父对色彩和光影效果的独特见解。

其中一种特殊的“琉璃浆”配方,让她尤为好奇,正是这种浆料,赋予了风筝琉璃般的光泽和质感。

她看得入神,直到七爷爷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走进来。

“丫头,别太累了,先吃点东西。”

七爷爷将粥碗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那些图谱上,眼神复杂。

“七爷爷,您能跟我多说说琉璃鸢的事吗?”

清妍问道。

七爷爷坐下来,陷入了回忆:“说起琉璃鸢啊,那可是我们琉璃巷的魂。

早年间,巷子里的风筝飞起来,那是遮天蔽日,五光十色,漂亮得很。

特别是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在鸢尾系上小灯笼,整个巷子就像天上的街市一样。”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你爷爷那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

他做的‘龙凤呈祥’、‘百鸟朝凤’,还有那只最大的‘九霄云龙’,放飞的时候,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

那时候,我们巷子多风光啊。”

“后来呢?”

“后来啊……时代变了。”

七爷爷叹了口气,“电视、电脑、手机,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谁还稀罕这老掉牙的风筝呢?

年轻人不愿意学,老手艺人一个个走了,琉璃鸢就慢慢没人提了。

巷子也一天天冷清下来。”

清妍
听着,心中很不是滋味。

她能想象到琉璃巷曾经的繁华,也能感受到七爷爷话语中的失落与不甘。

“七爷爷,我想……我想试试,把琉璃鸢重新做起来。”

清妍鼓起勇气说道。

七爷爷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丫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做琉璃鸢,苦得很,选竹、劈篾、扎骨架、调浆、裱糊、绘画、试飞……哪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你一个女孩子家,又是从大城市回来的,吃得了这份苦吗?”

“我能吃苦!”

清妍眼神坚定,“我在城里做设计,加班熬夜是常事。

而且,这是爷爷留下的东西,我不希望它就这么消失了。”

七爷爷注视着她,良久,才缓缓点了点头:“好,有志气。

你要是真想学,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指点你一二。

只是……材料难寻,有些东西,现在怕是找不到了。”

“我会想办法的。”

清妍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像一盏被重新点燃的灯。

七爷爷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看到了琉璃巷曾经的希望。

他起身,从床头的一个小柜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东西。

打开红布,里面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燕子风筝,通体透亮,翅膀上的羽毛纹路清晰可见,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七彩光晕。

“这是你爷爷早年做的一只‘报春燕’,用的就是最正宗的琉璃浆。”

七爷爷将风筝递给清妍,“你留着做个念想,也做个样子。”

清妍接过那只燕子风筝,入手温润,仿佛还带着祖父的体温。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只风筝,更是一份传承,一份期盼。

那一晚,七爷爷小屋里的灯,亮了很久。

第四章:第一只鸢决心已下,清妍便开始了行动。

她将祖父作坊里那张落满灰尘的工作台擦拭干净,把那些工具一一整理出来。

图谱成了她的教科书,七爷爷成了她的顾问。

制作琉璃鸢的第一步是选竹。

图谱上记载,需用三年以上的金竹,取其中段,韧性与弹性最佳。

清妍跑遍了附近的山林,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小片符合要求的竹林。

砍竹、运竹,对她这个久居都市的女子来说,已是不小的挑战。

接下来是劈篾。

竹子要劈成粗细均匀、薄如蝉翼的竹篾,这全靠手上的功夫。

清妍学着七爷爷的样子,
用特制的篾刀劈竹,一开始不是劈歪了,就是断了,手上很快磨出了水泡,又变成了血泡。

七爷爷看着心疼,却也知道这是必经之路,只是在一旁不时指点几句。

几天下来,清妍总算劈出了一些勉强能用的竹篾。

然后是扎骨架,这是风筝的灵魂。

她选择了图谱上一款相对简单的“喜鹊登梅”图案。

照着图样,用细线将竹篾一点点扎紧、弯曲、固定。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度,稍有偏差,风筝就可能飞不起来,或者形态不正。

她的第一只风筝骨架,扎了拆,拆了又扎,反复了十几次,才勉强成型。

看着那个歪歪扭扭的骨架,清妍有些泄气。

“不急,慢慢来。

想当年你爷爷学艺的时候,扎坏的骨架比你这多多了。”

七爷爷安慰道。

清妍咬咬牙,继续。

骨架之后是调配琉璃浆。

祖父的图谱上记载了配方,但有些材料的名称很古怪,七爷爷也说不清现在对应的是什么。

清妍只能根据描述,去镇上的药材铺、颜料店一家家寻访,又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试验。

第一次调出的浆料,不是太稀就是太稠,颜色也不对。

她把浆料刷在废弃的纸上,不是毫无光泽,就是干裂开来。

一连几天,她都泡在这些瓶瓶罐罐和各种粉末材料中,身上脸上沾满了各色颜料,活像一只小花猫。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她调整了其中一种矿物粉末的比例,又加入少许蜂蜜和桐油,调出的浆料在阳光下呈现出淡淡的琉璃光泽,干燥后也保持了柔韧。

“成了!

七爷爷,您看!”

清妍兴奋地举着一块涂了浆料的纸片给七爷爷看。

七爷爷凑近了,仔细端详,又用手指轻轻按了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嗯,有点意思了,有点你爷爷当年的味道了。”

接下来是裱糊和绘画。

清妍选用了韧性好又轻薄的蚕丝纸,小心翼翼地将纸裱糊在骨架上。

绘画对她来说相对容易些,毕竟有设计功底。

她按照图谱上的梅花喜鹊图样,用特制的天然画料细细勾勒、填色。

几天后,林清妍的第一只琉璃鸢——“喜鹊登梅”终于完成了。

虽然在行家看来,骨架略显粗糙,浆料的光泽也未达最佳,但它毕竟是清妍亲手制作的第一只风筝。


她拿到院子里,迎着微风试放。

风筝晃晃悠悠地升了起来,虽然飞得不高,也不太稳,但在阳光下,那琉璃般的光彩还是让清妍激动不已。

她成功了,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

第五章:巷陌的低语林清妍在老宅里捣鼓风筝的事,很快就在琉璃巷里传开了。

巷子里的生活平静而单调,任何一点新鲜事都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个从大城市回来的年轻姑娘,不去工作,却天天在院子里摆弄那些没人要的老玩意儿,这本身就足够引人注目。

“听说了吗?

林家那丫头,清妍,在学做琉璃鸢呢!”

巷口开杂货铺的王大妈,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对来买酱油的李婶说。

“哦?

她行吗?

那可是精细活儿,现在的年轻人哪有那份耐心。”

李婶撇撇嘴,显然不太看好。

“谁说不是呢。

不过啊,七爷爷好像在教她,天天往她那儿跑。”

“七爷爷也是老糊涂了,琉璃鸢早就过时了,还指望能翻出什么花来?”

一些上了年纪、曾亲眼见过琉璃鸢辉煌的老人,则抱有几分期待。

“清妍那孩子,是林老三的孙女吧?

她爷爷手艺好得很,说不定真能学出点名堂。”

在巷口晒太阳的张大爷说。

“要是琉璃鸢能再飞起来,我们这巷子也能热闹些。”

清妍对这些议论并非一无所知。

她出门买菜,总能感觉到一些好奇或探究的目光。

有善意的微笑,也有怀疑的摇头。

她没有过多理会,只是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这天,她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涂好琉璃浆的风筝部件,隔壁的赵婶探过头来,手里还端着一碗刚出锅的桂花糕。

“清妍啊,忙着呢?

尝尝婶子做的桂花糕。”

赵婶是个热心肠的人。

“谢谢赵婶。”

清妍接过桂花糕,香气扑鼻。

“你这风筝做得真好看。”

赵婶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部件,真心赞叹道,“比街上卖的那些塑料风筝强多了。”

“还在学呢,做得不好。”

清妍有些不好意思。

“慢慢来,总会好的。

你爷爷当年也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赵婶鼓励道,“我们这些老邻居,都盼着琉璃鸢能再飞起来呢。”

赵婶的善意像一股暖流,注入清妍的心田。

她知道,在这条巷子里,并非所有人都不理解她。

然而,并非所有的声
音都如此友善。

一天下午,巷子里来了几个陌生面孔,西装革履,一看就是生意人。

他们在巷子里指指点点,不时拿出相机拍照。

其中一个领头的中年男人,注意到了清妍院子里晾晒的风筝。

他径直走到清妍家门口,隔着院墙问道:“小姑娘,你这风筝是自己做的?

卖不卖啊?”

清妍有些警惕:“不卖,这是我自己做的,还在试。”

那男人笑了笑:“我看你这手艺还不错。

这样吧,你把这制作方法教给我们,或者我们合伙,你负责技术,我们负责生产销售,保证比你在这小巷子里有前途。”

清妍皱了皱眉:“对不起,我没这个打算。”

“别急着拒绝嘛。”

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我叫康万年,是做文化产品开发的。

琉璃巷这地方,我们公司有兴趣整体开发一下,打造成旅游景点。

你这琉璃鸢,要是能批量生产,肯定能火。”

清妍接过名片,上面印着“万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康万年”。

她心里清楚,这种所谓的“开发”,往往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粗暴改造和商业化。

“康先生,琉璃鸢不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它需要时间和心血。”

清妍平静地说道。

康万年碰了个钉子,也不生气,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小姑娘有性格。

不过,时代不同了,守着老东西是没饭吃的。

你好好考虑一下,我们公司的门随时为你敞开。”

说完,他带着人扬长而去。

清妍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她知道,复兴琉璃鸢的道路,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第六章:远洲的援手康万年的出现,像一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清妍心中漾起了波澜。

她意识到,仅仅凭自己和七爷爷的力量,想要守护和复兴琉璃鸢,恐怕还远远不够。

<就在她为此感到有些焦虑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那天下午,清妍正在院子里对着一张复杂的“鲤鱼跃龙门”图谱发愁,这风筝的骨架结构比“喜鹊登梅”复杂得多,尤其是鱼尾和龙门的连接处,她试了好几次都不得要领。

“清妍?”

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

清妍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皮肤是健康小麦色的年轻男子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