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抽芽。”
说着,他指了指窗台上的观音莲,“你瞧,这株都分了好几盆了,我打算给每个办公室都送一盆。”
林晚秋这才惊觉,不知不觉间,这座城市已悄然接纳了她。
不再是初来乍到时的格格不入,而是如同运河的水,缓缓浸润着她的生活。
她开始跟着同事学说几句俏皮的扬州话,去食堂时也会主动尝试桂花糯米藕的香甜。
偶尔在东关街的深巷里迷失方向,总会有热心的老人,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耐心地为她指引道路。
冬日的第一场雪飘落时,林晚秋收到了母亲寄来的包裹。
除了满满的艾草制品,还有一封亲笔信。
“秋啊,你爸总念叨,咱们秦岭的娃,到哪儿都能扎下根。
上次看你比赛的照片,虽说摔了一跤,可重新站起来的模样,和你小时候学走路时一模一样……” 信纸被泪水晕染,她仿佛看到父母站在秦岭的山脚下,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牵挂与骄傲。
科技展览当天,教室里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展示台上,孩子们的作品精彩纷呈:有用苔藓精心打造的生态瓶,有用废弃零件组装的创意机器人,还有仿照运河古桥搭建的精巧模型。
当王志宇的磁悬浮列车在欢呼声中缓缓启动,尽管运行时有些不稳,却依旧赢得了阵阵惊叹。
林晚秋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 忽然觉得,过往所有的疲惫与付出,都在这一刻化作了值得。
展览结束后,她带着学生们漫步到运河边。
雪后的运河静谧而秀美,两岸的古建筑披上了银装,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老师,快看!”
一个女孩兴奋地指着河边的岩壁。
枯黄的杂草间,几株嫩绿的苔藓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林晚秋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那抹倔强的绿色。
这一刻,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王志宇,看到了这座城市里无数平凡却坚韧的身影 —— 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总能在夹缝中寻得生长的力量。
夜幕降临,林晚秋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石板路上的积雪相互交叠。
路过学校公告栏时,她停下了脚步。
新一期的教师风采展示中,贴着她与学生们在科技展览上的合影。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