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你若需要我,我始终在。”
他望着那张薄纸,沉默了许久,然后在信纸背面写下:“若你始终在,那我终将归。”
81996年秋,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皇宫正厅灯火辉煌,国家发展会议正在进行。
高官齐聚、议题密布,空气中充满了审慎与角力。
而在今日议程中,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名字:“吴阿蒙”——人民代表、草本产业联盟主席、卫生战略顾问。
在这座小国权力最核心的空间里,一位中国湖南人,首次以发言人身份走入会议长桌中央。
当日,阿蒙提交了三道影响深远的提案:”设立“反向巡诊计划”:都市医院医生轮值偏远村庄,草药巡诊团队定期入城教授本地传统疗法。
这不仅打破医疗等级壁垒,也提高城乡医生的互信,缓解人才集中困境。
组建草药种植合作网,纳入国家紧急储备体系,与石油、米粮同级。
这一举措让草本医学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一种战略资源。
联合宗教、教育与医学三部制定“跨文化医疗与草药教育计划”,推动马来传统与中医之间的交流、互认与教学共建。
此举意在从根本上打通文莱多元民族之间的信任通道。
提案一出,会议室内议论纷纷。
文化事务大臣皱眉:“这是否意味着中医将在我们传统中取而代之?”
阿蒙平静答道:“文化不是竞争,而是共生。
马来草药与中医皆源于自然,目标皆为救人,我所求的不是替代,而是融合。”
有保守派质问:“你不是文莱人,凭什么左右我们政策?”
他坦然回应:“我不是文莱人,但我是文莱的人民代言人。
你们要的是身份,我给的是解法。”
全场一静,苏丹轻点头:“他说得对。
文莱需要的,是‘能解事的人’,而不是‘有名头的人’。”
这一刻,吴阿蒙的身份,在政坛被彻底正名。
获得初步通过后,阿蒙立刻展开布局:在都东、淡布隆与直落布南三地设立“草药实验农园”,种植高效药草、开展本地化教学;联合苏丹医院设立“中马草药研究工作站”,对比疗效、收集数据;与教育部合作,在清真寺学校中开设“自然医学启蒙课”,教授青少年草本基础。
他不仅在政务层面动手,更深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