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离开了。
询农阿呆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了田间。
他看到王大爷正弯着腰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后背。
阿呆眼睛一亮,农民伯伯天天和土地、粮食打交道,说不定能给出不一样的看法。
“王大爷,王大爷,您歇会儿,我想请教您个事儿。”
阿呆跑过去,递上自己的水壶。
王大爷直起腰,接过水壶喝了两口,笑着问:“阿呆,啥事儿呀?”
阿呆把自己的疑惑一股脑说了出来:“为啥阿明吃馒头能成为大作家,教大家学好,富贵吃好的却变坏了呢?”
王大爷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阿呆啊,种地的时候,土地就那么一块,用心侍弄,撒好种子,精心浇水施肥,庄稼就长得好;要是偷懒,不管不顾,再好的地也长不出好庄稼。
人也一样,阿明心里头有好念想,肯下功夫,就算日子苦,也能有大出息;富贵那孩子,心没放在正地方,光知道享受,再好的家底儿也得败光。
这就和种地一样,得把劲儿使对地方。”
阿呆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王大爷,您是说人得用心,还得把心思放正,对吧?”
王大爷哈哈笑道:“对喽,就是这个理儿!”
问兵阿呆觉得王大爷说得挺在理,可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他在村里听说了赵大哥的故事,赵大哥以前是当兵的,复原后成了工人。
阿呆心想,赵大哥保家卫国,又经历了从军人到工人的转变,说不定能给自己不一样的启发。
于是,阿呆找到了赵大哥工作的工厂。
车间里机器轰鸣,赵大哥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阿呆等赵大哥忙完手头的活儿,走上前去。
“赵大哥,我能问您个事儿吗?”
阿呆有些腼腆地说。
赵大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啥事儿啊,阿呆,你说。”
阿呆把伙伴们不同的人生和自己的困惑告诉了赵大哥,问道:“为啥同样是过日子,有的人能越来越好,有的人却越来越糟呢?”
赵大哥沉思片刻,说道:“阿呆,部队里常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纪律性。
阿明就像一个坚守阵地的战士,他心里有对文学和善良的坚守,不管生活条件咋样,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而富贵呢,就像一个脱离了队伍、没有纪律的逃兵,被各种诱惑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