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困苦;外部东突厥势力强大,时常侵扰边境。
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决心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在政治上,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他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能之士。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多达二百多次。
一次,唐太宗想去秦岭狩猎,车驾都已备好,却因担心魏征进谏而取消行程。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经济上,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鼓励垦荒。
他下令修复水利工程,兴修了大量的水渠和水坝,促进了农业生产。
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大丰收,斗米不过三四钱,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军事上,唐太宗积极备战。
贞观三年(629年),他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军十万攻打东突厥。
李靖出奇制胜,率领三千骑兵夜袭定襄,东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唐军主力已至,仓皇逃跑。
随后,李靖在阴山之战中彻底击败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东突厥的灭亡,震惊了周边各国,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大力兴办学校,扩建国子监,吸引了周边各国的留学生前来学习。
他组织编纂《五经正义》,统一儒家经典的解释,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永徽之治,承前启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唐太宗制定的各项政策,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政局相对稳定。
在政治上,李治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命长孙无忌等人修订《唐律疏议》。
这部法典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对后世乃至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惩治贪污腐败,提拔有才能的官员。
经济上,李治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