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主导生态研究计划,以学术姿态提出保护倡议。”
这份报告,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称他是理想主义者,有人则暗中称他“软弱、失策”。
可就在风头最紧时,他收到了来自联合国极地环境中心的一封信:“我们支持您的保护倡议,您不是在让国家失利,而是在让人类赢得未来。”
这封信,也让中国上层重新评估:或许,让他继续守住这片净土,才是最睿智的远谋。
遭遇威胁 · 冰原之上的阴影某个凌晨,阿蒙发现实验舱内的电源被人为切断,通讯暂时中断。
随后,一封匿名信出现在茶馆书房中:“不要妨碍我们,我们只需要你闭嘴。
否则,这里没人能保护你。”
艾琳娜当即提议申请安保人员进驻,但阿蒙冷静拒绝:“他们越逼我,我越不能退。”
他重新加密所有数据服务器,同时暗中联系全球媒体平台:“一旦我‘意外失联’,我希望这些信息能代我说话。”
他不信靠暴力,也不信靠后台,他信的是:在透明之下,阴谋无所遁形。
转机 · 多国联合支持南极“科研文化带”倡议在他坚持不懈之下,德国、瑞士、芬兰、阿根廷、智利等国纷纷附议,提出将中山站周边纳入**“科研文化保护示范带”**,并计划设立全球首个:南极联合文化研究与生态和平公约最终,联合国极地事务署正式发文支持。
阿蒙再一次,用文化与智慧,阻挡了一次资源战争的起点。
当一切渐归平静,他与艾琳娜一起走到当初探测矿藏的冰盖上。
他拿出一块石头,在雪地中刻下八个字:“非吾之土,不夺其藏。”
她望着他,轻声说:“你守住了这里,也守住了自己。”
他望向远处群山,长叹:“这一世我本想隐世,却还是被命运推着站到了大风口。
好在这风,虽寒,却不污人心。”
他握紧她的手,在极地夕阳下许下一个誓言:“只要我还在,南极就不会沦为欲望的角斗场。”
那天,南极风很大,吹得雪纷纷扬扬,却吹不倒一位中国人用信念筑起的冰雪长城。
51992年末,极昼来临,南极大陆沐浴在长达数周不落的阳光中。
阳光洒在冰川和雪原之上,反射出耀眼的银光,一如吴阿蒙此刻心中泛起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