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回头望他一眼。
那一晚的雨,没带来雷声,也没留下闪电,只是悄悄地,在两个尚未交集的世界之间,轻轻地搭了一座桥。
而她并不知道,她借走的不是一把伞,而是一个男生多年来小心翼翼的期待。
他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她撑伞奔入夜雨,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一片昏黄灯光中。
他把手里的书抱紧了些,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封面。
那本书叫《光的方向》。
雨还在下,但他心底某个角落,似乎已经悄悄升起了一道光。
2第二次归还这一周,林遇夏一连看了三次天气预报。
一次是周二午后,图书馆窗边阳光正好,图书管理员还在喷清洁剂,她躲在文学理论书架后面,偷偷打开手机,看那天熟悉的图书馆门前是否会下雨。
一次是周五凌晨,她从梦中醒来,下意识摸到床边手机,查看未来24小时的降水概率,睡眼惺忪地在心里念叨:“最好别下雨……也最好别太晴。”
第三次,是周六晚上。
她坐在宿舍床上,室友正吵着要订奶茶,她却盯着手机上的天气小图标发呆。
百分之六十的降水概率,像一个模糊的问句:你去吗?
你会去吗?
你,会带伞吗?
那天夜里,她梦见自己忘记还伞,男生转身走进图书馆,雨落进他的背影里,融进他未说完的话。
星期天傍晚,林遇夏还是出发了。
天空如约阴沉下来,乌云像一层未醒的灰色薄被,盖住校园的屋顶。
风潮湿又不冷,像在提醒人们,雨快来了。
她到图书馆门口时,雨点刚好落下。
啪嗒、啪嗒,密密麻麻地洒在红砖小道上,像某种巧妙的安排。
而他,已经站在原地了。
那把黑伞并不在他手里,但他却像知道她一定会来一样,目光没有半点意外,只有温和的注视。
林遇夏走近,低声说:“你怎么又来了?”
“约好了不是吗?”
他的语气淡淡,却笃定。
“可是我……”她看了眼怀里的伞柄,顿了顿,低头承认,“我又忘带伞了。”
他笑了。
这一次,不再是沉静的表情,而是嘴角微微扬起的弧度,像春天里最不动声色的晴光。
他伸出手,像第一次那样,将伞握住,又自然地站到了她身边:“那就下次吧。”
他们一同站在图书馆门口,雨落下时,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