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绮南瑶的其他类型小说《花落春归后续》,由网络作家“商丘第一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花落春归春日正好,苏氏一早便起了。今日要去踏春,要安排的事还多得很。林绮坐在炕沿上瞧着,人是醒了,脑子还糊涂着。苏氏昨日同她说过了,今日踏春,有个人要见她。她虽没明说,可林绮知晓要见的是谁。阿爹虽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却是个散官,手里没有兵马实权。林绮的二叔在西北戍边,带了二婶去,将三个孩儿留在了京中。这些年苏氏活得战战兢兢,生怕旁人说她苛待侄子侄女。家中有好的便都要先紧着他们,二叔将两位兄长接去后才稍好了些。林绮曾有过一门亲事的。老太太说南瑶可怜,父母皆不在身边,眼看都十七了,也没个去处,说着便用眼角瞟着苏氏,叫苏氏用心些,给南瑶寻个好人家。阿爹糊涂胆小,唯唯诺诺不敢说话。南瑶养在老太太院中,只比林绮小了半岁。老太太出身显贵,自...
《花落春归后续》精彩片段
# 花落春归春日正好,苏氏一早便起了。
今日要去踏春,要安排的事还多得很。
林绮坐在炕沿上瞧着,人是醒了,脑子还糊涂着。
苏氏昨日同她说过了,今日踏春,有个人要见她。
她虽没明说,可林绮知晓要见的是谁。
阿爹虽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却是个散官,手里没有兵马实权。
林绮的二叔在西北戍边,带了二婶去,将三个孩儿留在了京中。
这些年苏氏活得战战兢兢,生怕旁人说她苛待侄子侄女。
家中有好的便都要先紧着他们,二叔将两位兄长接去后才稍好了些。
林绮曾有过一门亲事的。
老太太说南瑶可怜,父母皆不在身边,眼看都十七了,也没个去处,说着便用眼角瞟着苏氏,叫苏氏用心些,给南瑶寻个好人家。
阿爹糊涂胆小,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南瑶养在老太太院中,只比林绮小了半岁。
老太太出身显贵,自林绮记事起她就说过,她院儿里的东西日后都要陪嫁给南瑶的。
彼时林绮还年幼,苏氏将林绮抱在膝头,摸着她的发同她说了一句话。
“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
林绮那时还不知这话是何意,待慢慢长大就懂了。
苏氏只生了林绮一人,这许多年什么药也吃过,方子也试过,终究是没能再生出一男半女来。
阿爹光妾室就有七房,不论林绮的阿爹如何努力,后院里这许多年了,一点动静也无。
老太太不喜苏氏,觉得是苏氏生不出儿子在背后使得坏。
因此她也不喜林绮。
待有一日同林绮定亲的游景行在及冠之年考了个榜眼时,老太太便将苏氏唤去了。
待苏氏回来,什么也不说只揽着林绮掉泪。
阿爹胆小怕事,不敢与老太太顶撞。
南瑶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双亡后,便只能依靠老太太。
老太太便将林绮原本的亲事让给了南瑶。
苏氏为此大病一场,但最终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南瑶的婚事由老太太一手操办,聘礼丰厚,惊动了半个京城。
二婶进京操办婚事时,对苏氏和林绮的态度冷若冰霜。
南瑶出嫁那日,林绮按照老太太的要求送她出门。
南瑶被接走后,苏氏握着林绮的手,冷笑道:“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自南瑶出嫁后,苏氏便带着林绮频繁走动。
今日要见的是翰林院吴翰林家的
小儿子。
去年刚及冠,如今太平盛世,陛下更倚重文臣。
这门亲事是林绮的姨母亲自撮合的。
苏氏听说吴家人口简单,小儿子读书也不错,婆母又疼媳妇,自然是十分愿意的。
今日林绮要去和吴家的小儿子见一面。
春光温和,踏青的人极多。
苏氏领着林绮,先去了吴家的围帐。
吴夫人圆脸爱笑,说话好听。
她看林绮的眼神虽不算嫌弃,但也透露出些许失望,显然林绮与她想象中的模样有所不同。
林绮自幼贪吃,身材圆润,与那些千娇百媚的姑娘相比,最多只能算是喜庆。
吴夫人夸林绮喜庆,有福气,之后便没了下文。
林绮心知自己未入对方法眼。
吴夫人简单寒暄后,便让年轻人自己去聊天。
吴家小女娘带着林绮去寻她兄长。
桃花开得正盛,草地上的围帐各式各样,连成一片,远看如同扎染的彩带。
缓坡下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吴家小郎君正站在河边的柳树下等候。
林绮也曾有过少女怀春的心思,她曾仰慕游景行那样的才俊郎君。
可自游景行娶了南瑶后,林绮觉得自己一下子老气横秋起来。
男人总是先看重相貌,再看家世。
苏氏虽夸她内秀,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谁又会在意呢?
吴家小郎君远远看见林绮和他妹妹走来,竟转身跑开了。
小女娘年仅十三,一时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林绮让小女娘去找她四兄,自己则坐在柳树下。
红儿脾气不好,自那郎君跑了后就一直闷闷不乐,脸拉得老长。
她抱怨那郎君欺人太甚,还是个读书人,实在可气。
林绮靠着柳树坐下,拿出荷包里的零嘴吃了起来。
她安慰红儿,生气也要吃饱了才有力气。
红儿见状,也只能作罢。
林绮感叹自己并非一朵娇艳的花儿,无人赏析。
红儿劝她,凭她的本事和性子,怎会配不上翰林家的儿子。
林绮示意她噤声,担心引来是非。
她等了一个时辰,吃完了所有零嘴,也不见吴家兄妹回来,便决定回去找苏氏。
就在这时,柳树后露出一角靛蓝衣角。
红儿先瞧见了,惊得捂嘴,给林绮使眼色。
原来树后坐着一人,不知何时已听完她们的对话。
林绮回想自己说过的话,似乎并无大碍,最重的一句不过是抱怨老太太一顿一碗饭,不
知吃的是谁家的粮食,该饿她两顿。
林绮思索片刻,觉得即便那人听见也无妨。
她默念着,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亦不小。
若传出去,旁人议论的不过是苏氏不孝,可一旦被老太太知晓,就会成为把柄。
二叔家的二兄已二十有一,孩子都两岁了。
老太太在南瑶出嫁后,又打起了过继二兄给阿爹的主意,好承继香火。
这等荒唐事,京城里怕是头一份。
谁家过继都是挑年幼的孩儿,养在身边,即便如此也麻烦不断。
林绮想起二兄往日对苏氏的态度,若真过继过来,苏氏往后日子定不好过。
阿爹绝非老太太亲生,不然老太太也不会总打苏氏家的主意。
林绮觉得应与这郎君谈谈。
她走过去,见他屈膝而坐,手中拿着木头和刻刀,不知在雕什么。
他穿靛蓝长袍,腰间白玉腰带,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肩头和脸上。
睫毛很长,眼尾、鼻梁都很挺,腿也长,是个好看的郎君,且衣着不俗。
他头上的发带与衣服同色,显得低调。
林绮站久了,他停下手中活,抬头看她。
那是一张好看却略带憨气的脸。
他起身收好木头和刻刀,看向林绮,声音低沉而安稳:“姑娘有事么?”
<林绮行礼,思索如何开口。
她问:“我家中祖母已七十有二,一顿一碗饭,郎君觉得她吃得多不多?”
他愣了愣,反问:“我家中有两妹,每顿两碗饭,姑娘以为吃得多不多?”
今人以瘦为美,世家姑娘断不敢吃两碗饭。
林绮沉默了,不知他是否真听见之前的对话。
他见她不语,便背手走开。
林绮也不便追问,当作他没听见。
红儿担心他将话传出去,林绮却不以为意,老太太吃饭的事本就属实。
她好奇郎君身份,却未再深究。
当日相看无果,林绮回家,苏氏心情低落。
次日姨母上门,苏氏知吴家无意这门亲事。
林绮与吴家婚事就此作罢。
苏氏近日愈发忙碌,常来去匆匆。
林绮喜静,或读书或下厨,只求安稳。
她劝苏氏与阿爹和离,苏氏却未置可否,只说林绮长大了。
林绮知苏氏为她忍辱负重,若她嫁了,苏氏定会离开这个家。
林绮的婚事波折,皆因阿爹不争气。
游家本是林绮的亲事,却因二叔家权势更实,被让给了南瑶。
南瑶
自幼体弱,总爱攀比,林绮曾真心待她,她却忘恩负义。
南瑶哭诉婆母要纳妾,林绮却不以为意,认为她心宽些便是。
南瑶却怀恨在心,联合乳母莫妈妈污蔑林绮,企图让林绮做妾。
林绮大怒,驳斥南瑶,维护自身尊严。
她知若自己总装傻,苏氏永远无法摆脱南家的束缚。
几日后,老太太遣人来唤林绮去见南瑶。
南瑶哭哭啼啼,说婆母因她有孕要纳妾。
林绮明知是南瑶故意的,却装作不知。
老太太偏袒南瑶,林绮却反问,若当日嫁的是她,是否也该忍气吞声。
又揭穿南瑶的婆母纳妾与她无关,是南瑶自己无能。
还讽刺南瑶,她有嫁妆和老太太撑腰,不必为这点事哭天抹泪。
南瑶恼羞成怒,林绮则毫不留情地打击她,维护自己和苏氏的尊严。
林绮心情舒畅,回房继续读书。
她想,是时候站出来了,不能再让苏氏为她受委屈。
次日,武侯府老太太生辰,苏氏去赴宴,却不知详情。
林绮问苏氏,温家要办春日宴,苏氏喜不自胜。
温阁老是大庆最年轻的阁老,才学深厚,深得陛下信重。
他与夫人的爱情故事更是京城传奇。
温夫人曾是温家聘的童养媳,温家出事后不离不弃,独自抚养淮王妃长大。
他们的故事被说书人反复讲述,令人羡慕。
温家春日宴名帖难求,苏氏却收到邀请。
她兴奋地为林绮准备新头面,盼她能在宴上遇到好郎君。
林绮虽不抱希望,但也期待。
她去珠玉阁取头面,与掌柜娘子相熟。
她对首饰兴趣不大,只爱刻章。
在珠玉阁二楼,林绮挑选原石,遇到来换印章的温如松。
他憨厚老实,为长兄生辰寻礼物。
林绮虽嘴上玩笑,却欣赏他的真诚。
她最终用自己刻的印章换下他手中的黄山石印章,温如松的憨厚老实给林绮留下深刻印象。
温如松见林绮手中的石头,问能否换走。
他要刻印章送长兄。
林绮玩笑问为何要换,温如松掏出印章递给她。
印章上刻“清风朗月”,隶体规整,石头温润。
林绮惊于他的诚意,虽石头未去石皮,但温如松坚持要换。
林绮为避免白拿他东西,买下石头,用它换了印章。
印章刻工精美,林绮占了大便宜。
温如松等林绮处理石头,不时偷看,耳朵微红。
林绮觉
他憨态可掬,与见过的其他郎君不同。
她请他吃糕点,他欣然接受。
林绮心情舒畅,回了家。
苏氏忙于家务,阿爹又纳新妾,家中鸡飞狗跳。
林绮常发呆,忆起温如松。
雨过天晴,老太太派人说南瑶要回娘家。
林绮奉命去陪。
南瑶哭诉婆母要纳妾,林绮却揭她短,说游景行总念着她。
南瑶怒,林绮不惧,反讽她心机重。
南瑶心虚,林绮乘胜追击,维护自家尊严。
回房后,林绮心情轻松,继续读书。
苏氏收温家帖子,喜不自胜。
温家少办宴,帖子珍贵。
苏氏盼林绮在宴上遇良缘。
林绮虽不抱希望,但也期待。
温家春日宴上,温家人亲切。
温老夫人、老太爷朴素亲切,大夫人、二夫人和王妃平易近人。
林绮在回廊吃点心,遇淮王妃和温大夫人。
他们请林绮同坐,让她自在吃喝。
林绮受宠若惊,却渐感亲切。
温大夫人与王妃赠她点心方子,林绮回赠吃食方子。
她们的平等相待让林绮感动。
林绮被问是否去看温家三郎君,她摇头。
温大夫人和王妃邀她去,她坦陈出身年岁不利。
温大夫人说,人要自信,吃什么饭不重要,开心就好。
王妃附和,说她和姐姐也吃两碗饭。
林绮受触动,对温家人印象更深。
温家三郎君温如松,曾替陛下建行宫,手艺精湛。
他在苏州为陛下筹建行宫,归家不久。
林绮与他在庄子相遇,他为妹夫看庄子。
两人坐在田埂上聊天,林绮分享鸭子、青杏,他耐心倾听。
林绮问他是否婚娶,他未直接答,只问她是否愿嫁泥瓦匠。
林绮惊,却未拒绝。
她觉他心底柔软,是难得的好郎君。
林绮回房,心情复杂。
温如松的出现给平静生活添波澜。
她忆起与他相处,觉珍贵。
生活继续,南家出事,阿爹来送和离书。
苏氏早有准备,嫁妆齐全。
南家因二叔叛乱受牵连,阿爹官职被撸。
林绮知嫁人难,但南家事让她明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林绮与温如松在苏州重逢,灯会热闹,人潮汹涌。
温如松归京,路遇林绮。
他伴她看灯,买小吃。
林绮分享吃食心得,他认真听。
他赠她梳妆匣,她回赠玉牌。
情愫在心底生根。
阿娘住进新宅,林绮回庄子。
阿娘劝她考虑表弟许云涛,她拒。
阿娘不解,林
绮说不想嫁。
阿娘提许云涛优点,劝她见一面。
林绮勉强应下。
上元节,京中灯会热闹。
苏氏带林绮去舅舅家。
许家热络,许云涛与林绮看灯。
他成熟稳重,林绮却无心。
遇温如松,他刚归京。
他伴林绮看灯,买小吃。
林绮分享吃食心得,温如松认真听,不时附和。
他买兔儿灯送她,送她到舅舅家。
次日,苏氏要留,林绮回庄子。
她刻玉牌,盼再遇温如松。
温家来提亲,林绮惊。
二夫人说温如松爱慕她,林绮懵。
忆起梳妆匣,知他就是温家三郎君。
她羞愧,不知如何回应。
林绮与温如松的婚事在京城传开,流言四起。
苏氏怕林绮伤心,少让她出门。
林绮在家绣嫁衣,不理会流言。
皇后赐玉如意,苏氏感动。
林绮知温家大夫人求来,感恩。
婚礼那日,温如松喝醉。
林绮等得焦急,吃下面条。
温如松被扶回,林绮照顾他。
红烛下,他醉言喜欢她。
林绮心动,却不敢信。
婚后生活平淡,温如松忙于朝事。
林绮与温家相处融洽。
长嫂宝月教她持家,二嫂宝儿忙于家务。
林绮学做吃食,与家人相处和睦。
温如松呵护她,林绮渐适应新生活。
林绮问温如松为何看上她。
他笑,说未有人把他当泥瓦匠还亲近。
林绮说他误会,她虽爱美食,但无才学。
温如松说能吃是福,她很好。
林绮脸红,知他珍惜她。
淮王府办赏花宴,温家大张旗鼓支持林绮。
宴会上,王妃宣布温如松婚事,警告流言蜚语者。
林绮感激,知温家维护她。
林绮在温家适应良好,与家人和睦。
长嫂宝月教她持家之道,二嫂宝儿忙于家务。
林绮学做吃食,得家人喜爱。
她与温如松感情日深,常携手漫步,享受二人时光。
林绮与温如松婚礼当日,温如松醉酒,林绮照顾他入睡。
红烛下,温如松说喜欢她,林绮羞涩回应。
婚后,林绮逐渐融入温家,享受幸福生活。
林绮嫁入温家,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她在温家找到归属,与亲人们相处融洽。
她懂得珍惜眼前人,不再纠结过往。
温如松的爱让她安心,林绮决心用真心回报。
# 番外:山水间温如松公务稍歇,终于抽出空闲,带着林绮往江南行去。
一路上马车缓缓,摇晃着林绮的心绪。
她靠在车窗
边,望着外头飞逝的景色,满心欢喜。
此番温如松得空闲,便打算带她去往苏州瞧瞧,顺便也散散心。
温如松看着她,眼中尽是温柔。
他知道林绮素来爱热闹,却也不惧远行。
此次同行,他只盼她能瞧见不一样的天地。
马车一路向南,穿过青山绿水,林绮只觉满眼新奇。
她从未出过远门,这沿途风光于她而言,皆是新景。
到了苏州,温如松寻了一处雅致客栈落脚。
安顿好后,他便带着林绮往街上逛去。
苏州城繁华甚于京都,河道纵横,画舫往来。
林绮瞧得眼花缭乱,拽着温如松的衣袖,直说有趣。
傍晚时分,两人寻了一处临河酒楼用膳,温如松点了几样当地菜肴,林绮尝了,赞不绝口。
饭后,他们漫步河边,温如松为她讲起苏州旧事。
林绮听得入神,不觉暮色四合。
他牵起她的手,缓步回到客栈。
第二日,温如松带林绮去游拙政园。
园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步步皆景。
林绮穿梭其间,不时惊呼。
温如松看着她雀跃模样,心中笑意更盛。
午后,他们找了幽静茶肆歇息。
温如松为她泡上一壶碧螺春,林绮轻抿一口,茶香绕齿。
她依偎着他,低声道:“三郎,这苏州真个好地方,若能常住便好了。”
温如松揽她入怀,轻叹:“等忙完这阵,便带你常来。”
林绮知晓他公务繁重,也不多求。
此番同行,她只盼与他共度这静好时光。
归途,马车重又启动。
林绮望着渐渐远去的苏州,满心眷恋。
温如松握紧她的手,给予她心安的温度。
她知往后日子还长,且同他一处,便是最好的光景。
# 番外:山林间温如松与林绮成婚次年,恰逢朝廷欲在边境修筑新关隘,温如松身为工部侍郎,被委以重任。
他需亲赴边境勘察地形、督办工程。
因工程预计耗时良久,温如松决定带林绮同往,一来边境环境艰苦,挂念她独处京城不易;二来也让她瞧瞧这山河壮阔,长长见识。
接到调令那日,林绮正在院子里逗弄新养的白兔。
温如松从政事堂回来,见她蹲在花丛边,眉眼弯弯,正逗得白兔乱蹦。
他走到她身后,轻声道:“阿楼,我要带你去个地方。”
林绮回头,见他神色认真,好奇地问:“去哪儿?”
“边境。”
温如松简短答道。
林绮手一抖,白兔趁机挣脱,她慌忙起身去追,边跑边喊:“边境?
好远吧?”
温如松跟在后面,看着她裙摆飞扬,俊脸失笑。
林绮追上白兔,抱在怀里,才对着温如松吐出一句:“去那么远,能回来吗?”
温如松将她手里的白兔接过,放在草丛里,任它蹦走,严肃道:“朝廷差遣,我不得不去。
但你若愿意,便同我一处。”
林绮咬唇,望着他清亮的双目,半晌才点头:“好,我跟你去。”
几日后,夫妻二人轻车简从,带着几个心腹仆从,往边境出发。
一路向西,越往深处,人烟越稀少。
林绮初时还好奇张望,瞧着荒芜的戈壁、光秃的山峦,渐渐没了声。
温如松察觉她情绪低落,在一处打尖时,温如松遣走旁人,只留林绮在房内。
他握着她的手,沉声道:“怎么,后悔了?”
林绮摇头,声音微颤:“没、没后悔。
就是觉着这地方荒得很,心里慌。”
温如松将她揽入怀,安慰道:“别怕,有我在。”
林绮在他怀里低泣了一会儿,才稍稍平复。
温如松抬手拭去她泪痕,轻声说:“等到了地方,你便知这荒芜里也有别样风光。”
林绮抬眸,正撞上他坚定目光,心下稍安。
数月跋涉,他们终于抵达边境。
黄土漫天,狂风肆虐,城池破旧,林绮望着这荒芜景象,心底一沉。
可当她瞧见温如松同边关将士商讨筑城、勘察地形时,那专注神情,又觉心安。
闲暇时,温如松带林绮登上附近山丘。
山顶视野开阔,远处黄沙漫漫,残阳如血。
温如松立于她身侧,指着天边说:“看,这便是咱大齐的山河。”
林绮望着残阳映照的雄浑山河,眼中泛起泪光。
她从未想过,这荒芜之地竟藏着如此壮阔之美。
温如松握住她手,轻声道:“阿楼,这天地广阔,往后我带你去更多地方。”
林绮破涕为笑,重重点头。
番外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