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到她的助行器,自动打开无障碍通道。
电梯里的盲文按钮发出柔和的光,她按下“顶楼”,听见周砚舟的声音从扬声器传出:“欢迎来到裂缝力学实验室。”
测试间里,3D打印的混凝土块悬浮在磁力场中,许妄正在调整激光发射器:“准备好见证奇迹了吗?”
周砚舟递给沈念禾一副智能手套,指尖处有微型压力传感器:“用你的颤抖控制激光束,在块体上画出禾苗。”
她戴上手套,右手不受控地抖了抖,激光束在混凝土表面划出歪歪扭扭的线条。
但随着她逐渐专注,颤抖频率与磁力场共振,线条变得流畅而富有韵律,最终形成一株破土而出的禾苗,根系穿透块体,麦芽粉从裂缝中溢出,像金色的血液。
“成功了!”
许妄欢呼,“生物混凝土能根据艺术家的情绪自动调整结构!”
周砚舟的智能手表显示,沈念禾的心率与块体的应力波动完全同步。
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手套传感器传来的震动像蝴蝶振翅:“知道吗?
你刚刚创造了建筑史上第一个情绪承重结构。”
她抬头看他,实验室的白光照亮他眼中的浅灰,像暴雨后的天空。
测距仪突然发出提示音,显示两人距离0.3米,AI语音温柔响起:“已进入情感安全区”。
“周砚舟,”她轻声说,“我父亲的U盘里,有段视频是他用AI预测我的未来......预测到我们会相遇?”
他微笑,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里面是用混凝土碎块打磨的吊坠,内嵌麦芽种子,“我也做了个预测:这颗种子会在你的画里长成森林。”
她接过吊坠,感受到种子的轻微震动——那是生命的频率。
直播间突然弹出推送,陈墨染正在协会宣布成立“数字传统艺术基金”,首笔资金用于支持残障创作者的科技实验。
“看来,”许妄晃了晃手机,“老派艺术家也开始学抖了。”
沈念禾笑了,打开父亲的视频。
画面中,年轻的父亲站在工地围墙上,用红砖画禾苗,身后是尚未完工的建筑:“念念,如果你看见这段视频,说明爸爸已经变成了星星。
但星星不会熄灭,它们只是换了种方式发光。”
周砚舟将吊坠戴在她颈间,混凝土碎块与她的胎记完美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