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零七分,电子钟的冷光爬上沈念禾的眉骨。
她的助行器橡胶轮陷入第三块瓷砖缝——那道0.3cm的凹痕里,凝固着三年前母亲摔碎面杖时溅出的面浆,此刻在手机补光灯下,像嵌着枚微型月亮。
“第101次尝试。”
她对着镜头轻声说,左手拇指在触控笔上敲出摩尔斯电码——这是与粉丝约定的暗号,三短三长三短,代表“SOS”,却被解读为“Star On Skin”。
平板支架上的手机屏幕亮着,“裂缝里的光”直播间人数从999飙升至1024,弹幕如雪花般覆盖画面:“姐姐的手在发光!”
“这面粉画能申非遗吧?”
不锈钢操作台上,面粉堆成的微型丘陵间,触控笔划出的根须正穿透“520”裂缝。
这个数字是她的幸运数字,源自母亲揉面时的节奏:左手32次按压,右手15次折叠,手腕翻转3次,恰好50次——但她偷偷加了20次想象中的父亲陪伴,凑成“我爱你”。
“又在搞这些虚头巴脑!”
林春芳的面杖砸在案板上,面团发出橡皮泥被捏爆的闷响,“昨天的剩面再不用就酸了,你想让客人吃馊包子?”
沈念禾抬头,迎上母亲围裙口袋里露出的手机屏幕——那是她最新发布的视频,播放量1.2万,点赞520,评论区第一条是“砚底生光”的留言:“建议用全麦面粉增加颗粒质感,光的折射会更有层次。”
“试一下嘛,妈。”
她拿起全麦面粉袋,金色粉末如流沙般落下,“全麦的麸皮能模拟混凝土的粗粝感,你看。”
触控笔在面粉堆里划出斜线,麸皮颗粒在补光灯下闪烁,像极了周砚舟测距仪的红光。
林春芳突然夺过面粉袋,剧烈的动作带倒了醋壶。
深褐色液体在地面蜿蜒,沈念禾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的调色盘被母亲打翻在画布上,钴蓝色颜料在地板上晕开,形成与此刻 identical 的纹路。
“你爸爸就是被这些质感害死的!”
母亲的声音里带着十年前的颤抖,“工地围墙画得再漂亮,能当饭吃吗?
能让你按时交学费吗?”
手机直播间突然黑屏——流量耗尽了。
沈念禾蹲下身捡拾数位笔,触到裤袋里父亲的信,牛皮纸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