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的PUA技巧压制了自我。
想当初,我也是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从名牌大学设计系毕业的。
我对色彩、构图、创意有着天生的敏感,我的毕业设计还获过奖。
只是工作后,进了这家大公司,策划部的竞争激烈,而我又把太多心思放在了方泽远身上,渐渐磨平了棱角,变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方泽远总是说:“女孩子嘛,工作稳定就好,不用太拼。
有我呢。”
现在想来,他不过是想让我安于现状,永远做他身边那个不起眼的陪衬。
这样才能凸显他的“精英”形象。
多么可笑!
我打开笔记本电脑,翻出以前的获奖作品和一些未完成的设计稿。
看着那些充满灵气的线条和色彩,我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自信飞扬的自己。
那份对设计的热爱,从未真正熄灭,只是被暂时掩盖了。
“程晓玥,你不蠢,你只是选错了人,走错了路。”
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现在,是时候找回真正的你了。”
第二天,我向公司请了一天假。
我没有去逛街散心,而是去了一家大型书店,买了几本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和品牌策划案例集。
既然方泽远说我项目做得烂,那我就要搞清楚,到底烂在哪里,优秀的方案又是怎样的。
以前,我总觉得这些东西枯燥乏味,现在静下心来看,却发现其中大有乾坤。
市场的瞬息万变,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品牌故事的巧妙构建……每一个点都让我觉得新奇而兴奋。
我发现,我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似乎有种天生的直觉。
很多案例中提到的成功关键点,我竟然在阅读初期就能隐约预感到。
这或许就是我被埋没的才华?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我开始关注一些行业动态和成功的营销案例,并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和解读。
我还联系了大学时期的专业课老师,向他请教了一些职业发展上的困惑。
老师听了我的情况,鼓励我说:“晓玥,你很有天赋,只是缺乏实践和自信。
职场上的挫折很正常,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你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很高,这在策划行业是非常宝贵的。”
老师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
原来,我也可以发光。
方泽远,你等着瞧。
你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