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天初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全文

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全文

杰外生枝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颉利可汗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雁云城的中心广场。他高举手中的弯刀,大声宣布:“从今日起,雁云城便是突厥的领土!你们都是我突厥的子民!”“可汗万岁!可汗万岁!”百姓们再次高呼起来,声音震天动地。萧皇后站在城楼上,看着广场上欢呼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带着草原特有的凛冽寒意。杜颜是被远处的嘈杂声惊醒的,马蹄声、呼喝声、还有一些听不清的蛮语,像无数细小的针扎在她耳膜上,扰得她再难入眠。她睁开眼,看到的便是李川温柔的目光,那双眼睛里带着一丝担忧,让她心头一暖。“吵醒你了?”李川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杜颜摇了摇头,她知道李川的处境并不比自己好多少。自从他们踏入这片草原,那些突厥人就如同看待猎物一般...

主角:李世民程咬金   更新:2025-02-21 18: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世民程咬金的其他类型小说《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全文》,由网络作家“杰外生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颉利可汗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雁云城的中心广场。他高举手中的弯刀,大声宣布:“从今日起,雁云城便是突厥的领土!你们都是我突厥的子民!”“可汗万岁!可汗万岁!”百姓们再次高呼起来,声音震天动地。萧皇后站在城楼上,看着广场上欢呼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带着草原特有的凛冽寒意。杜颜是被远处的嘈杂声惊醒的,马蹄声、呼喝声、还有一些听不清的蛮语,像无数细小的针扎在她耳膜上,扰得她再难入眠。她睁开眼,看到的便是李川温柔的目光,那双眼睛里带着一丝担忧,让她心头一暖。“吵醒你了?”李川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杜颜摇了摇头,她知道李川的处境并不比自己好多少。自从他们踏入这片草原,那些突厥人就如同看待猎物一般...

《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全文》精彩片段


颉利可汗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雁云城的中心广场。

他高举手中的弯刀,大声宣布:

“从今日起,雁云城便是突厥的领土!你们都是我突厥的子民!”

“可汗万岁!可汗万岁!”

百姓们再次高呼起来,声音震天动地。

萧皇后站在城楼上,看着广场上欢呼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带着草原特有的凛冽寒意。

杜颜是被远处的嘈杂声惊醒的,马蹄声、呼喝声、还有一些听不清的蛮语,像无数细小的针扎在她耳膜上,扰得她再难入眠。

她睁开眼,看到的便是李川温柔的目光,那双眼睛里带着一丝担忧,让她心头一暖。

“吵醒你了?”

李川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杜颜摇了摇头,她知道李川的处境并不比自己好多少。

自从他们踏入这片草原,那些突厥人就如同看待猎物一般,用充满敌意和鄙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空气中都弥漫着压抑和不安。

“是那些突厥人来了吧?他们好像很不喜欢你……”

杜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李川沉默了一下,他何尝感觉不到那些目光中的恶意,这些突厥人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

但他不想让杜颜担心,他有自己的计划,微微一笑让自己的语气轻松一些:

“无妨,他们越是如此,越是说明他们心中惧怕。”

杜颜看着李川,清晨的光线打在他俊朗的面容上,却无法驱散他眉宇间的忧虑。

她心里清楚,李川不是真的不在意,只是不想让她担心而已。

她不敢再睡,生怕一闭眼,就再也看不见他了。

李川轻轻地将杜颜揽入怀中,紧紧地抱住她。

“楚王殿下,萧皇后请您过去一叙。”

突兀的催促声打破了这短暂的温情,远处传来突厥士兵粗暴的喊叫。

杜颜听到声音身体微微一颤,随后恋恋不舍的松开了抱着李川的手。

杜颜听到突厥士兵粗暴的喊叫声,身体微微一颤,她恋恋不舍地松开了抱着李川的手。

她的眼神中带着不舍和担忧,但更多的是坚定。

她轻声说道:“楚王,记得我曾说过,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跟在你身边。”

他轻轻地放下杜颜,温柔地抚摸着她的脸,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

“傻丫头,我们不会有事的。等这一切结束了,我带你去看那渭水的垂柳,听那长安的钟声……”

说罢,他轻轻吻了吻她的嘴唇,一个轻柔却充满承诺的吻。

一吻过后。

李川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他转身看向不远处的突厥士兵,那群粗犷的战士正用冷酷的目光盯着他。

李川踏出帐篷,阳光穿透薄雾,照在他的身上,显得他更加英俊而坚定。

不远处的雁云城城主府前,已经聚集了许多突厥的高层,他们正等待着颉利可汗的到来。

突厥的探子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时刻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不久,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呼喊声,颉利可汗和他的随从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颉利可汗骑在一匹高大的骏马上,威风凛凛,身旁则是义成公主,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颉利可汗的到来引得场中一阵骚动,众人纷纷上前寒暄。


长安城,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楚王殿下,要被送去突厥当质子!”

这个消息像一枚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长安城。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震惊、愤怒与不安。

原本喧嚣的市井,此刻却充斥着压抑的低语,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令人窒息。

云中街,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的街道之一。

这里住着形形色色的百姓,有商贾,有手艺人,有读书人,也有靠力气吃饭的壮汉。

他们或许来自五湖四海,但此刻,却因为同一个消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怎么会这样!楚王殿下待我们如此仁厚,陛下怎能如此待他!”

一个粗犷的嗓音打破了寂静,那是铁匠老王,他挥舞着手中的铁锤,重重地砸在铁砧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是啊,楚王殿下曾亲自到我们云中街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

一个中年妇女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难以接受。

王姓老人,云中街德高望重之人,此刻拄着拐杖,站在人群的最前面,他面容严肃,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

“各位父老乡亲,楚王殿下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如今他有难,我们岂能坐视不理?”

他的话,像一盏明灯,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王老说得对!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楚王殿下被送去送死!”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

“对,我们为楚王祈福!”

其他人纷纷附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很快,在王姓老人的带领下,云中街的居民们自发地行动起来。

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走出家门,朝着云中街中央的大广场汇聚而去。

广场上,很快就摆满了贡品。

有新鲜的水果,有刚出炉的糕点,还有从各家搜集而来的香烛。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玉器,也摆了出来,只为表达他们对楚王的敬意。

广场中央,一尊用粗糙的木头雕刻而成的楚王像被安放在正中央。

虽然雕刻技艺简陋,但却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眼睛,仿佛正注视着每一个前来祈福的百姓。

而在楚王像的前面,一个用红绸包裹的玉佩,安静地躺在那里,在风中微微颤动,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那正是楚王曾亲自送给云中街的信物,也是百姓们最后的希望寄托。

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夹杂着百姓们的叹息和哭泣声。

他们一个个跪倒在地,对着楚王像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着楚王能够平安归来。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上,给眼前的景象镀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微风拂过,香烛摇曳,映衬着百姓们虔诚的面容。

人群中,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攥着衣角,肚子早已咕咕叫个不停。

她抬头望向自家桌上那些精美的糕点,又看了看正跪在地上,虔诚祭拜的娘亲。

她咽了咽口水,刚想说些什么,却被娘亲严厉的眼神制止了。

小女孩的肚子咕噜噜地叫着,像一只藏匿在肚皮里的淘气小兽,上蹿下跳,抗议着主人的忽视。

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自家桌上摆放的贡品。

那油亮的烧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金黄的糕点,仿佛在向她招手;

那鲜红的苹果,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饱满多汁。

她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指关节都泛起了白色。

“娘……”小女孩轻轻地扯了扯娘亲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蝇。

妇人没有理会,依旧虔诚地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

小女孩又扯了扯,声音略微大了些,“娘,我饿……”

妇人这才回过头,看到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一软,但随即又板起了脸。

“别闹!这么多人看着呢!等祈福完楚王殿下,再吃。”

小女孩委屈地扁了扁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妇人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头。

“乖,听话,突厥人打来后,你爹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家里现在也没什么吃的了……”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下去,“就这些糕点,还是你爹好不容易才换来的……”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巴巴地望着贡品,小声嘀咕道,“可是,娘,我们为什么要拜玉佩呀……”

妇人深吸了一口气,温柔地对小女孩解释道:

“傻孩子,这不是普通的玉佩。这玉佩是楚王殿下亲自赐给云中街的,他对我们恩重如山。

你忘了吗?那天玉佩被盗,全街的人都在寻找,直到找到了才罢休。”

小女孩点了点头,回忆起那天的场景。

那天,玉佩被偷走后,整个云中街乱成了一团。

男人们成群结队地搜寻,女人们焦急地在家中祈祷,孩子们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

大家的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在一起,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直到玉佩被找回,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是啊,娘,那天大家都很忙,终于找到了玉佩,大家都松了口气。”

小女孩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妇人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她紧紧握着小女孩的手,语气坚定而温暖:

“楚王殿下就是我们的恩公,这玉佩就是他的象征。

我们拜玉佩,就是拜楚王,祈求他能够平安归来。”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嘴里轻声嘀咕道:“恩公……”

妇人温柔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相信,楚王殿下会回来的。我们要一直等他。”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香烛摇曳,广场上的人们纷纷抬起头,望着渐渐暗淡的天空。

妇人将小女孩搂得更紧了些,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孩子,这玉佩不仅仅是对云中街的恩赐,更是对我们王姓所有人的恩赐。你爹常说,若没有楚王殿下,就没有我们王家今日的安稳。”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下意识地抚摸着胸前挂着的一块小小的木质平安符,那是她爹亲手雕刻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王”字。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香火愈发旺盛,火光映照着每一张虔诚的面孔,也映照着那块静静躺在红绸之上的玉佩。

王姓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广场中央,环视四周,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我王姓子孙,可都到齐了?”他用嘶哑的声音问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个精壮的汉子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回禀族长,云中街所有王姓子孙,已全部到齐,无一人缺席!”

王姓老人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落在那块玉佩上,浑浊的眼眸中,似乎倒映出了一些久远的画面……

他缓缓伸出手,颤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在抚摸着一段珍贵的记忆,他的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最终沉默了。

广场上,寂静无声,只有香火燃烧的噼啪声,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悲壮的乐章。

“当年……”

王姓老人颤抖的手指摩挲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当年的景象。

“当年,若非楚王殿下,我王家一族早已葬身乱军之中……”

他浑浊的双眼渐渐变得清明,声音也愈发洪亮,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缓缓讲述起当年王家遭遇兵祸,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年幼的楚王路过,施以援手,不仅救下了他们一家老小,还将他们安置在云中街,让他们得以重新开始生活。

老人说到动情处,老泪纵横,声音哽咽,“楚王殿下,于我王家,恩同再造啊!”

他指着那玉佩,语气悲愤。

“这玉佩,是当年楚王殿下亲手赠与我,说是保佑我王家平安顺遂。

可如今,楚王殿下却被奸人所害,远送突厥,生死难料!”

说到此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广场上的人们也跟着哭了起来,他们或低声啜泣,或放声痛哭,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他们点燃香烛,虔诚地跪拜,祈求上天保佑楚王殿下平安归来。

夜色渐深,香火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广场上的人们逐渐散去,只有王姓老人依旧站在原地。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手中紧紧攥着那块玉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楚王的思念和祝福。

“他日,若有机会……”

老人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沉重的鼓点敲在李川的心头。

“朕知道,让你去突厥委屈了你。但这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朕会照顾你在长安的一切,你的府邸,你的封地,朕都会妥善安排,不会让你在突厥孤立无援。”

李川冷笑一声,那笑声带着一丝讥讽:

“父皇真是好算计,既能用儿臣换取边境安宁,又能借此机会磨砺儿臣,为太子哥哥铺平道路,是吗?”

李世民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川儿,朕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

李川放下筷子,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为了大唐?父皇所谓的为了大唐,就是用大唐的皇子去换取一时的苟安?

突厥的狼子野心,难道父皇看不出来吗?今日送一个皇子,明日他们就会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送他们金银,他们就会更加贪婪,送他们铁器,他们就会更加强大,到头来只会威胁我大唐!”

李世民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沉声道:

“朕知道突厥的野心,但此刻,大唐不能承受战乱。

朕要为天下百姓负责,朕不能让好不容易恢复生息的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所以,父皇就选择委曲求全?!”

李川猛地站起身,桌子上的碗筷被震得跳动起来,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父皇如此懦弱,岂能担当大唐之主?

先祖们开疆拓土的铁血,都被父皇丢到哪里去了?!”

“放肆!”

李世民怒喝一声,身上的威严迸发而出。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是为了这天下百姓,你懂什么?!”

李川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世民:

“儿臣不懂吗?儿臣只是看清了父皇的软弱!

父皇送出的不仅仅是儿臣,更是大唐的尊严!

父皇口口声声为了百姓,却无视外族崛起对我大唐的威胁。

今日的安逸,只会换来明日的灭顶之灾!”

李世民被李川这番话震慑得哑口无言,他看着眼前这个气势逼人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长叹一口气,语气放缓,试图缓和父子间的紧张气氛:

“川儿,朕知道你心中有怨气。但朕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朕的道理。

你……你好好休息吧,明日,就要启程了。”

李川没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看着李世民,他忽然笑了,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悲凉,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父皇,你真的觉得,这是对的吗?”

李世民看着桌上还冒着热气的饭菜,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涌上心头。

他知道李川的话并非毫无道理,可他肩负的责任,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盛世?呵呵,不过是世族与高位者的盛世罢了。”

李川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带着一股看透世事的冷漠,李世民叹息一声,自嘲一笑。

他唤来宫女,示意撤下饭菜,又让人端上了一些精致的点心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那是李川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

他希望能够以此缓和与李川的关系,哪怕只有一丝。

当李川拿起一块点心尝了一口,又放下。

“父皇还是那么喜欢用过去的东西来衡量现在。”

李川的声音依旧冷淡,“这些东西,儿臣已经不喜欢了。”

李世民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这个儿子,那个曾经天真烂漫的孩子,早已被残酷的现实磨砺成了一个锋芒毕露的少年。

“父皇,你不用假惺惺地做这些。”

李川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李世民的心思。

“比起儿臣,父皇还是多花些心思在太子哥哥身上吧,他才是你最需要的人。”

说完,李川便起身,走到大殿一侧的书架旁,随意地拿起一本书,便认真地看了起来,仿佛当李世民是空气。

李世民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想发怒,却又生生忍住。

他看着李川那倔强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最终,他还是压下了所有的怒火,沉声道:

“朕会的,朕会好好督促承乾。”

夜色降临,李世民破例让李川留宿宫中。

他希望这短暂的相处能够拉近父子间的距离,但李川却始终保持着疏离和戒备,两人间仿佛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鸿沟。

次日清晨,皇城的正门缓缓开启,沉重的城门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响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刺耳。

城外,早已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送楚王远赴突厥的队伍出现。

日光驱散了晨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朱雀门大开,晨曦洒在广场白玉铺就的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百官朝服庄严肃立,鸦雀无声。

五十级台阶之上,是大唐皇室,天子威仪,母仪天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广场中央——那即将登上马车,远赴突厥的楚王李川身上。

他一袭素白长袍,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这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他步伐沉稳,不疾不徐地走向那辆朴实无华的马车,仿佛不是去往苦寒之地,而是赴一场春日宴席。

行至车前,他停下了脚步,缓缓回头,目光与高台之上的李世民相遇。

李世民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

那张年轻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恐惧与不舍,有的只是平静,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

李世民想起昨夜太极宫中父子二人的对话。

“父皇可知突厥为何屡屡犯边?”李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自然是为了我大唐的疆土和财富。”李世民回答。

李川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

“突厥缺的,从来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能人。

父皇送儿臣前往突厥,表面是求和,实则是想让儿臣为突厥练兵,壮大他们的实力。”

李世民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川儿,你多虑了。”

“是吗?”

李川逼近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李世民。

“父皇可还记得,儿臣曾说过,要让大唐的铁骑踏遍这天下每一寸土地?”

李世民心头一震,这句话他当然记得。

他原以为这只是少年人的狂妄之语,如今看来,这分明是深藏的野心!

此刻,站在朱雀广场上的李川,与昨夜太极宫中的他,仿佛判若两人。

一个是锋芒毕露的皇子,一个是即将远行的质子。

李世民看着他面不改色的脸庞,心中思绪万千,他究竟在想什么?

“走吧。”李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不再与李世民对视,朝马车走去。

李川不再与李世民对视,转身走向马车。

玄色的靴子踏在白玉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叩击声,一下一下,敲击在李世民的心上。

他望着李川的背影,心中竟涌起一丝轻松,一丝庆幸。

这个儿子,太过优秀,优秀到让他感到威胁。

送他去突厥,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他暗自思忖:“若川儿是皇后所出,朕定会将这江山交付于他。可惜啊,可惜……”

他转头看向长孙皇后,却见皇后眼眶微红,神色复杂。

李承乾先前承受不住李川的目光,早已避开。

此刻见李川转身,才敢回头,偷偷打量着他的背影。

他心中暗自窃喜,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太子之位更加稳固了。

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握紧的拳头里,沁出了汗水。

李川登上马车,车夫躬身请安,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

“殿下,起驾了。”

李川微微颔首,撩起车帘,坐了进去。

车夫轻挥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辘辘的车轮碾压着白玉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碾压在众人心头。

百官们肃立在广场两侧,目送楚王离去,许多武将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叹。

楚王所展露的军事才华比起他父皇也不逞多让,甚至更强!

马车行至朱雀门下,车夫轻挥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辘辘的车轮碾压着白玉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碾压在众人心头。

李川透过车帘,望见长孙皇后眼眶微红,李世民面容复杂,李承乾幸灾乐祸的神情,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无力。

突然,马车前方的一处地方传来了嘈杂声,人群开始骚动。

李川眉头微蹙,掀起车帘,望向外面,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人影在人群中穿梭,似乎在寻找什么。

“出什么事了?”车夫停下马车,回头询问。

李川沉声说道:“去前方看看,可能是陷阱。”

言毕,他再度掀开车帘,目光如炬,凝视着前方的混乱。

马车缓缓停下,车夫跳下车辕,快步走到前方,探头探脑地询问着什么。

李川凝视着前方骚动的人群,心中疑窦更深。

他能感觉到,那股混乱的源头,正朝他而来。

果然,下一刻,一个身影从人群中猛地冲出。

那身影异常熟悉,红色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点燃了周围的喧嚣。

是杜颜!

她手持长鞭,矫健如同一只猎豹,几个纵跃便冲破人群的阻碍,直接拦在了马车前方。

枣红色的骏马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马蹄重重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吁——”

杜颜稳稳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利落地将缰绳扔给一旁惊慌失措的侍卫。


“孩子,你想去哪里?”

丫丫歪着头,想了想,指着李川,天真地说道:

“我想和哥哥一起玩。”

李川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他站起身,环视众人,沉声道:

“我意已决,明日辰时,在此集合。愿意留下来的,便随我一起,开创新的未来!”

说罢,他转身走向踏雪,翻身上马,黑色的披风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殿下,您…您这是要……”

刘武岩看着李川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李川勒住战马,回过头,目光深邃地望着众人,沉声道:“立国!”

“立国!”

字字如雷,在夜空中炸响。

众人皆惊,仿佛一记重锤敲在心头,震得他们头晕目眩。

幽州的将士们,曾经浴血沙场的勇士,此刻却如同泥塑木雕般僵立当场。

女人们紧紧抱着孩子,惊恐地望着李川,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草原上的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枯草,发出沙沙的声响,更衬托出此刻的压抑。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是回到那个熟悉却又充满危险的大唐,还是跟随这位曾经的王爷,去开创一个未知的未来?

而丫丫的姐姐,那个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子,此刻却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她抱着丫丫,穿过人群,走到李川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民女愿意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语气中带着一丝哽咽。

“大唐抛弃了我们,殿下却救了我们。我这条命,是殿下的!”

丫丫的姐姐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打破了僵局。

一个,两个,三个……

越来越多的幽州将士站了出来,单膝跪地,齐声高呼:

“愿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声音震天动地,响彻草原。

女人们也纷纷跪下,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她们曾经失去了一切,如今,她们愿意为了这个新的希望,赌上一切。

刘武岩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李川面前,单膝跪地,“殿下,末将……”

刘武岩还未说完,李川便上前一步,扶起他,爽朗大笑起来。

这笑声,在寂静的草原上回荡,如同春风般温暖,驱散了众人心中的迷茫和恐惧。

“好!好!好!”

李川连说了三个好字,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诸位,我李川在此立誓,尔等追随于我,绝非无名之辈!

我将成立史官,专门记录我新国每一个子民的功绩和人生,你们的英勇,你们的付出,都将被铭记于史册,流传千古!”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敲击在众人的心房上。

幽州的将士们,曾经在大唐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却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如今,李川的承诺,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认可。

他们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烈火,那是希望之火,也是忠诚之火。

“愿为楚王而战!”

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了呐喊的行列,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响彻草原,震动天地。

女人们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们紧紧地抱着孩子,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她们曾经失去了一切,如今,她们终于找到了新的归宿。

丫丫的姐姐看着李川

她紧紧地抱着丫丫,在心中默默祈祷,祈祷这个新的国度能够繁荣昌盛,祈祷李川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幸福的未来。

李川看着眼前这群充满希望和热情的人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到那时,颉利可汗的命,又值几何?”

他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在突利可汗的心头,让他更加进退两难。

突利可汗的手颤抖着,他握紧马缰,似乎在做出某种决定。

就在这时,李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突利可汗怒吼一声,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吃痛,嘶鸣着向前冲去。

他手中的弯刀闪着寒光,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他身后的骑兵也纷纷策马跟上,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

“突利!你疯了吗?!回去!”

颉利可汗撕心裂肺的吼声在风中回荡,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弟弟冲向那片死亡之地,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他被李川牢牢控制住,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突利可汗的战马飞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就在他即将冲入白虎营的阵列时,他突然勒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

突利可汗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环顾四周,只见白虎营的士兵已经将他包围,手中的长矛闪烁着寒光,如同来自地狱的索命符。

更让他心惊的是,远处,原本混乱的突厥骑兵并未跟上,反而渐渐聚拢,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而他,赫然处于包围圈的中心。

“该死!”

突利可汗狠狠地捶了一下马鞍,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现在,他进退两难,如同困兽一般,被围困在这片荒凉的草原上。

他狠狠地瞪了李川一眼, 他咬紧牙关,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

“撤!” 突厥骑兵缓缓后撤,马蹄声沉重而缓慢,如同死神的脚步,一步步逼近……

李川看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突利,你还不明白吗?从你踏入这片草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输了。”

尘土散去,突厥骑兵已经退去,远远地观望着这边的情况。

李川翻身下马,目光扫过狼狈的突利可汗,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意。

他径直走向那处高地,那里,铺着虎皮的木榻原本是颉利可汗的座位。

李川毫不犹豫地坐下,姿态闲适,仿佛他才是这片草原的主人。

他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风吹过脸颊的触感,脑海中浮现出雁门关上巍峨的雁云宫,仿佛自己正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椅之上。

“颉利,你以为凭你就能踏破我大唐江山?”

李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草原上回荡。

颉利可汗脸色铁青,他紧握着拳头,骨节发出咯咯的响声。

“颉利,”李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颉利可汗的心上。

“今日,我不杀你。”

颉利可汗猛地抬起头

“我要你亲眼看着,”李川的声音带着一丝残酷的笑意,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魔。

“看着我,如何踏平你的王庭,坐上你的龙椅!”

他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剑锋直指北方,那里,是突厥王庭的方向。

“我会让你知道,这草原,究竟是谁的天下!”

颉利可汗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中迸射出仇恨的光芒。

“狂妄!这草原,生来便是突厥人的牧场,是狼群驰骋的疆土,你一个大唐皇子,也敢妄言称帝?!”

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被李川一脚踩住胸口,动弹不得。

“突厥人的牧场?狼群驰骋的疆土?”

李川冷笑一声,剑锋贴着颉利可汗的脸颊划过,冰冷的触感让他瞬间清醒。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